
亦作“ 闔廬城 ”。 蘇州 的别稱。《史記·吳太伯世家》“ 吳太伯 ” 唐 張守節 正義:“ 吳 ,國號也。 太伯 居 梅裡 ,在 常州 無錫縣 東南六十裡……至二十一代孫 光 ,使 子胥 築 闔閭城 都之,今 蘇州 也。” 唐 李嘉祐 《贈别嚴士元》詩:“春風倚棹 闔閭城 ,水國春寒陰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詩:“衣試新裁襪試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錢謙益 《夜泊浒墅關卻寄董太仆崇相》詩之二:“ 闔廬城 下雨蕭蕭,有客方舟共策 遼 。”
“阖闾城”是春秋時期吳國的重要都城遺址,其含義和背景需結合曆史與地理信息綜合解讀:
阖闾城位于今江蘇省無錫市與常州市交界處(胡埭鄉湖山村和雪堰橋鄉),現存遺址為東西向,長約1300米,寬約800米,城牆基寬約20米,殘高1-2米。考古研究表明,它最初是吳王阖闾命伍子胥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于防禦越國。
阖闾城由外廓、大城和小城組成,分為東、西兩城,與《越絕書》“城中有小城”的記載吻合。遺址内發現宮殿基址、兵器作坊等遺迹,印證其兼具政治與軍事功能。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春秋時期吳越争霸、城市規劃和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實證。
“阖闾城”狹義指無錫-常州交界處的春秋城址,廣義在曆史文獻中偶代指蘇州。建議結合實地遺址(如阖闾城遺址博物館)和權威史籍進一步探究。
阖闾城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具有多個含義和用法。它的拆分部首是門和土,總共有17個筆畫。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阖闾城的來源、繁體形式、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阖闾城最早出現在《史記·楚世家》中,形容了楚國首都的繁華和輝煌。阖闾是楚國的國君,城代表統治中心。因此,阖闾城表示楚國的都城。
阖闾城的繁體形式為闔閭城,字形相對于簡體字來說更為複雜,使用了更多的筆畫來描繪。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阖闾城在古時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文字記載的不完整性,我們無法确切知道古代漢字寫法的細節。簡化後的現代漢字形式更符合現代寫作的規範,所以一般使用簡體字。
1. 楚國的阖闾城曾經是一個繁榮昌盛的都市。 2. 阖闾城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1. 阖闾之情:形容非常親密、深厚的感情。 2. 阖闾相慶:形容歡慶、喜悅的場面。
阖闾城的近義詞包括:都城、國都、王城。
阖闾城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彙,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反意義的詞語來表達相反的概念,例如:荒涼、廢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