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枨撥的意思、枨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枨撥的解釋

觸動;撥動。《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刻木為人,長三尺,可有二十餘頭,初開見,悉是人形,以物棖撥之,應手灰滅。” 李善 注:“南人以物觸物為棖也。” 唐 陳子昂 《窅冥君古墳記銘序》:“初開時文彩可見,及棖撥之,應手灰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枨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枨撥”讀作chéng bō(拼音),意為觸動、撥動,指通過物理接觸使物體發生移動或變化。例如《文選·謝惠連》中描述的“以物枨撥之,應手灰滅”,即用物體觸碰後,木人瞬間化為灰燼,生動體現了外力觸動的結果。

  2. 語源與用例

    • 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文學,如謝惠連的《祭古冢文》,描述開掘古墓時觸碰陪葬木偶的場景。
    • 李善(唐代學者)注《文選》時提到,“南人以物觸物為棖”,說明“枨”在方言中表示“觸碰”。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其近義詞如“撥動”“觸碰”更為常見。

“枨撥”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的動詞,強調通過接觸引發物體狀态變化,需結合古文例句理解其細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枨撥(féng bō)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凹下的地方。它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白,筆畫有七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用法。在古時候,枨撥這個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通常會使用傳統的繁體字形。關于枨撥的用法,可以舉出以下例句:“桌子上的杯子留下了一個枨撥。”關于這個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才能給出準确的答案。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