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下梢的意思、沒下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下梢的解釋

亦作“沒下鞘”。亦作“沒下稍”。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逆 亮 ( 完顔亮 )末年……又為短鞭,僅存其半,謂之沒下鞘。其後渝盟犯順,果為其下所戕,死于 江 上。”後用以比喻沒有好收場。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四折:“今日箇會兵機的 襄子 誇英勇,顯的沒下梢的将軍落空。”《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你須慢慢偎他,不可造次。萬一逼得他緊,做出些沒下稍勾當,悔之何及!”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十章:“破住不理睬我好了,這樣沒下梢,光吃苦的愛情,我不幹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沒下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沒下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來源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典故

  1. 起源:源自金朝廢帝完顔亮的典故。據宋人郭彖《睽車志》記載,完顔亮晚年命人制作短鞭,長度僅為原鞭的一半,稱其為“沒下梢”(即“沒有末端”)。不久後,他在南侵南宋時被部下刺殺,結局慘淡。
  2. 象征意義:短鞭的“無尾”與其個人命運的“無善終”形成隱喻,後人借此比喻行事或人生缺乏圓滿收場。

三、用法與語境

四、文學引用

五、現代使用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相關讨論中,口語中更傾向于使用“沒好下場”“不得善終”等白話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睽車志》《醒世恒言》等古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沒下梢》的意思

《沒下梢》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區,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思維不夠敏銳、反應遲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沒下梢》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拆分筆畫為8畫。

來源

《沒下梢》一詞來自于四川方言,其中“沒下”指的是沒有達到、沒有達到标準的意思,“梢”則表示思維、反應。

繁體

《沒下梢》的繁體為「沒下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沒下梢》的漢字寫法為「沒下樵」。

例句

1. 他雖然聰明,但有時候還是挺《沒下梢》的。

2. 我請他幫忙,可是他總是《沒下梢》,一點幫助都沒有。

組詞

- 下梢:指反應慢或思維遲鈍的人或事物。

- 有梢:指反應敏捷、思維敏銳的人或事物。

近義詞

- 笨拙:意思相似,指一個人行動不靈活、不熟練,思維遲緩。

- 遲鈍:意思相似,指一個人反應遲緩、理解能力差。

反義詞

- 敏捷:意思相反,指一個人反應快、靈活、思維敏銳。

- 機智:意思相反,指一個人反應迅速、聰明、善于處理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