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成岩的意思、火成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成岩的解釋

在高溫或較高溫度條件下形成的岩石。一般指岩漿在地下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漿岩,也包括非岩漿形成的岩石。主要由長石、石英、雲母、角閃石等矽酸鹽礦物組成。按其sio2的含量,可分為酸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火成岩是由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岩石,又稱岩漿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火成岩是地幔或地殼的熔融物質(岩漿)在地下或噴出地表後冷凝形成的岩石。其形成溫度極高(700-1500℃),主要由矽酸鹽礦物(如長石、石英、雲母)組成。

二、形成過程

岩漿通過火山噴發或侵入地殼,在不同深度和環境下冷卻:

  1. 噴出岩:岩漿噴出地表快速冷卻形成,如玄武岩、流紋岩。
  2. 侵入岩
    • 深成岩:地下3千米以下緩慢冷卻,如花崗岩、輝長岩(顆粒粗大)。
    • 淺成岩:地下0.3-3千米處冷卻,如花崗斑岩(細粒或斑狀結構)。

三、分類依據

  1. 按化學成分(二氧化矽含量):

    • 超基性岩(<45%):橄榄岩。
    • 基性岩(45-52%):玄武岩。
    • 中性岩(52-65%):安山岩。
    • 酸性岩(>65%):花崗岩。
    • 堿性岩:含特殊礦物(如霞石)。
  2. 按産狀:噴出岩、淺成岩、深成岩。

四、特征與意義

五、擴展知識

火成岩與隕石均經曆高溫過程,但隕石來源于外太空,而火成岩形成于行星内部。

如需查看具體岩石實例或完整分類表,可參考地質學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火成岩

《火成岩》是指一種岩石類型,其形成于地殼深部的高溫和高壓環境中,由于深部岩漿的冷卻和凝固而産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火成岩》一詞的拆分部首為火、成、岩,總共共有20筆。

來源

《火成岩》一詞的來源為中文,是由火、成和岩三個字組合而成。

繁體

《火成岩》一詞的繁體寫法為「火成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可能沒有明确的對應漢字表示《火成岩》這個詞,因為該詞的概念與科學認知的發展相關。

例句

火成岩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岩石之一,如花崗岩、玄武岩等。

組詞

組詞:岩石、火山、岩漿、地殼、冷卻、凝固

近義詞

近義詞:火山岩、噴火岩。

反義詞

反義詞:沉積岩、變質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