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策·燕策一》: 燕昭王 欲招賢士,以報 齊 仇。往見 郭隗 。 隗 曰:“今王誠欲緻士,請先從 隗 始。”後因以“郭隗請始”為賢良之士自薦的典故。 呂志伊 《國會問題之真象》:“蓋其上請願書之代表,因政府欲以各省國會請願之代表為資政院議員或顧問,於是皆紛紛而 毛遂 自薦, 郭隗 請始。”
“郭隗請始”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戰國策·燕策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振興燕國、向齊國複仇,向謀士郭隗請教招賢之策。郭隗以“買千裡馬骨”為喻,提出:“今王誠欲緻士,請先從隗始”,即建議燕昭王以自己為起點,通過禮遇賢士的表率作用吸引更多人才。燕昭王采納建議,最終成功招攬樂毅等賢才。
核心含義
指賢良之士主動自薦的典故,引申為通過率先垂範來吸引他人效仿的行為模式。
例如: “公司推行新政策時,管理層當效法郭隗請始,身先士卒。”
近義關聯
與“請自隗始”“毛遂自薦”等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主動帶頭或自我推薦的行為。
現代語境中常用于以下場景:
該成語在《漢語大詞典》《漢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但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需注意與“千金市骨”(側重禮賢态度)、“築台納士”(側重招賢形式)等典故的細微區别。
《郭隗請始》是一個成語,表示“要求開始”。下面我們來進行詳細的解析。
《郭隗請始》的兩個字分别是“郭”和“隗”。其中,“郭”的部首是“阜”,總共有10個筆畫;“隗”的部首是“阝”,總共有11個筆畫。
《郭隗請始》出自《史記·季布列傳》。故事中,郭隗是秦朝的一個武将,向秦王請求去攻打齊國。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用來形容李維這種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像豬的人。
《郭隗請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郭隗請始」。
古代寫作《郭隗請始》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和書寫順序上,但意思并無不同。
他終于郭隗請始,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郭門(guō mén)、隗宏(kuí hóng)。
要求開始、請求開始。
解除請求、終止請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