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令名尊位。《三國志·魏志·夏侯惇夏侯玄等傳論》:“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緻良才。”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且榮位勢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
“榮位”是一個漢語成語,由“榮”(榮譽)和“位”(地位)組成,主要表示因獲得榮譽而地位提升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榮位”指個人或團體因受到表彰、功績認可等,從而在身份、職位或社會地位上得到提升。例如,某人因傑出貢獻被授予重要職位,或國家因發展成就獲得國際認可,均可稱為“榮位”。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的記載:“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緻良才”,強調身居高位者需有責任擔當。晉代葛洪在《抱樸子·自叙》中也提到:“榮位勢利,譬如寄客”,比喻地位和權勢如同過客般短暫,隱含對名利的警醒。
該詞帶有一定曆史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適用。若需更具體的曆史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或《抱樸子》原文。
《榮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榮和位。它既可以指代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也可以表示某人所獲得的榮譽。
《榮位》中,“草”是該詞的部首,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概念。“位”是該詞的另一個漢字,有兩個筆畫。它的書寫順序是先寫上面的橫,再寫下面的豎。
《榮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注重地位和榮譽的獲得,因此産生了這個詞。
《榮位》的繁體字為「榮位」。
在古代,漢字是以繁體字的形式被書寫的。所以《榮位》的古時寫法為「榮位」。
1. 他在公司中的榮位越來越高了。
2. 這個獎項是對他多年來對社會的貢獻的榮位。
榮譽、平位、地位、卑位。
地位、職位、官位。
卑位、辱位、貶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