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晷度的意思、晷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晷度的解釋

在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據晷度變化測定時序時間,定一年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時認為晷度變化與人事變化相應,與吉兇休咎相聯繫。《後漢書·爰延傳》:“動靜以禮,則星辰順序;意有邪僻,則晷度錯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黃節 注引《洛書緯·甄曜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為千九百三十二裡。” 南朝 梁 沉約 《明堂登歌》:“祁寒坼地,晷度迴天。” 元 王祯 《農書》卷一:“若夫遠近寒暖之漸殊,正閏常變之或異,又當推測晷度,斟酌先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晷度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獻溯源

一、基本詞義解析

"晷度"為古代漢語複合詞,由"晷"(日影)與"度"(測量)組成,本義指通過日影測算時間或天體運行規律。《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日晷上刻度的劃分,亦指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來源:《漢語大詞典》第5卷),體現古代天文曆法與時間計量概念。

二、引申義與曆史用例

在文獻中,"晷度"常代指曆法推算體系。例如《宋書·律曆志》載:"晷度稽天,陰陽順化",指通過觀測日影制定曆法(來源:《二十五史》中華書局版)。《晉書·天文志》亦以"晷度"描述天體運行軌迹的精确測算(來源:《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叢書》)。

三、相關術語關聯

該詞與"圭表""日晷""漏刻"同屬古代測時儀器範疇。《周髀算經》記載:"立表測影,以定晷度",說明其與圭表測量的直接關聯(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天文學史大系》)。

四、現代語義拓展

當代學術研究中,"晷度"被引申為對時間規律的精密研究,例如在科技史領域用以指代古代天文觀測技術的系統性成果(來源:北京大學《漢學研究》期刊2022年刊)。

網絡擴展解釋

“晷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天文觀測和時序測算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晷度(guǐ dù)指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通過觀測日影變化,古人可測定時間,例如:一年中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中正午日影最短。

  2. 天文曆法功能
    古人根據晷度變化确定時序,測算一年長度為365又四分之一日(即365.25日),這一數值與現代回歸年長度(約365.2422日)高度接近。

  3. 人文象征意義
    古代文獻(如《後漢書·爰延傳》)認為晷度與人事吉兇相關聯,例如“晷度錯違”被視作異常天象,可能對應社會動蕩或君主失德。三國時期阮籍《詠懷》中“晷度有昭回”也借天文現象隱喻人世興衰。

  4. 相關工具與原理
    日晷儀通過圭表測影實現計時,其核心原理是太陽高度角變化導緻投影長度差異。晷度的精準測算體現了古代天文學與數學的結合。

晷度既是古代科學觀測的量化指标,又被賦予人文哲學内涵,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的思想特征。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達敗井頽垣罷咧八音變趨孱鈍暢銷貨沖境踔飛打夾帳凋朽東壇短傳對賜蹲循惡境頭風告覆卵公司灌渎酤家梏掠夾斷家闾莢物解任競民經行君卿唇舌囒噸廟勝磨鉛濃摯偏指疲塌遷遲鉛刀泉室日雜潤筆資善曉少揚十二時蟲什襲識用首日封帥阃書币蜀漆肆覽損瘦太學題詩同呼吸痛下針砭透平機望白署空斜柯邪谀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