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販賣。《後漢書·崔寔傳》:“葬訖,資産竭盡,因窮困,以酤釀販鬻為業。”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官小者,販鬻、乞丐,無所不為。” 清 歐陽巨源 《<官場現形記>序》:“乃至行博弈之道,擲為孤注;操販鬻之行,居為奇貨。”
“販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販鬻”讀作fàn yù(注意非“fàn yú”),字面意為“販賣”,指買賣商品的行為。例如《後漢書·崔寔傳》記載:“以酤釀販鬻為業”,即描述以釀酒販賣為生。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時,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強調通過不擇手段的買賣交易以牟取暴利。例如形容官員濫用職權經商:“官小者,販鬻、乞丐,無所不為”(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對比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情感傾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臨川文集》等文獻。
《販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買賣、銷售。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指的是以低價買進商業商品再高價賣出的行為。
《販鬻》由貝部和鬼部組成,貝部是部首,鬼部是聲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5。
《販鬻》的來源是由“鬻”和“販”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中,它是以“販鬻”來表示。
在古時候,《販鬻》的寫法略有不同。販可以寫作“販”,而鬻可以寫作“鬱”,組合起來就是“販鬱”。
1. 他靠販鬻古董來維持生計。
2. 這個市場上到處都是販鬻者。
組詞:販賣、販夫俗子、販毒、販子。
近義詞:買賣、銷售、交易。
反義詞:購買、購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