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眇薄的意思、眇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眇薄的解釋

謂姿質菲薄。古代帝王自謙之詞。《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朕以眇薄,君臨萬邦,夕惕乾乾,思遵古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眇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用法

  1. 曆史出處:
    該詞可見于《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朕以眇薄,君臨萬邦,夕惕乾乾,思遵古烈。”此句是後趙君主石虎的自謙表述,意為“我以微薄的資質統治天下,時刻謹慎,希望效法古代賢君”。
  2. 使用背景:
    古代帝王或高位者常通過此類詞彙降低自身姿态,體現儒家文化中“謙德”的倫理要求。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眇薄

《眇薄》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目」和「蜀」。它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細微、不顯著。

「目」是表示眼睛、看的意思,它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同時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它的拆分結構是「日」和「目」,表示太陽照在眼睛上,引申為觀察、看見的意思。

「蜀」是表示蒼蠅、小蟲的意思,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它的拆分結構是「蟲」和「屮」,表示蟲子在小草上爬行的形象。

《眇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在這個故事裡,公元前539年,魯國侍者公之妻王氏因為父親去世,所以戴孝。在王氏的眉上有隻蒼蠅,她非常小心翼翼地不敢擡眼扇去。這時,她的侍者公說她的動作很相似于《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眇眇黃鳥,守矢于巢」,用來形容她那微小、細微的動作。從此,「眇薄」成為了用來形容微小、不顯著的事物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眇薄」的寫法并沒有區别于簡體字。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中,「眇」的寫法是「目+苗+竹」,表示蒼蠅在竹上飛舞的樣子。而「薄」的寫法是「艹+屮+互」,表示草叢中的東西。

以下是一些使用「眇薄」的例句:

1. 他那時的眇薄小官,如今已經成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2. 這隻翅膀微小而眇薄的蝴蝶,卻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美麗。

一些與「眇薄」相關的組詞如下:

眇目、薄幸、微小

與「眇薄」近義的詞語有:

微小、不顯著、不起眼

與「眇薄」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顯著、重要、突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