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攀絆的意思、攀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攀絆的解釋

牽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少後三二日,多不過十朝,須要您 鶯鶯 償命……’ 紅娘 曰:‘休攀絆!’” 淩景埏 校注:“攀絆,扳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攀絆"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語源探析

一、基礎釋義

"攀絆"屬方言詞彙,現代漢語通用詞典未作主詞條收錄,需拆解分析:

二、方言用例與語義演化

清代文獻《越諺》卷中載:"攀絆,小兒牽衣阻行也。" 可見其本義為肢體層面的拉扯阻攔。現代方言調查(如《吳語研究》)記錄該詞在浙北地區仍表"被瑣事纏身",語義擴展至抽象的事務或情感牽制。

三、權威詞典佐證

《漢語大字典》"攀"字條釋例:"攀絆,猶牽絆。" 引明代《醒世恒言》:"莫為親情攀絆,誤你終身大事。" 印證其情感羁絆的深層含義。當代《方言大詞典》将其歸為"吳語特征詞",注音pʰe poŋ(平湖腔)。

四、語用特征

該詞多含貶義色彩,如:"終日攀絆于俗務,壯志消磨殆盡。"(《滬諺外編》) 現代使用中漸趨中性,如"鄉情攀絆遊子心"(《南方語言志》),體現文化根脈的維系作用。

核心語義因物理拉扯或精神依附導緻的行動阻滞,兼具空間束縛與心理羁絆雙重内涵,屬漢語方言中的情感具象化表達。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2. 範寅.《越諺》. 清光緒八年刻本.
  3. 錢乃榮.《北部吳語研究》. 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 ISBN 978-7-81058-500-2.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網絡擴展解釋

“攀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ān bàn,其核心含義為“牽扯”,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在行為或言語中拉扯、牽連他人,常用于描述因某件事導緻他人被無端卷入或受到牽制。例如在糾紛中,一方可能通過“攀絆”将責任推卸給無關者。

  2. 單字拆解

    • 攀(pān):本義為“抓住、攀附”,引申為通過拉關系建立聯繫(如“高攀”)或涉及無關事物(如“攀扯”)。
    • 絆(bàn):原指被繩索纏住而行動受阻,後比喻事情受到阻礙或牽制(如“絆腳石”)。

典型用例

《西廂記諸宮調》中紅娘對張生的回應:“休攀絆!”(淩景埏校注:“攀絆,扳扯。”),此處意為“不要将責任牽扯到他人身上”。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4、5提供的《西廂記諸宮調》相關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擺檔崩裂變大雅蠶缫草擾超超玄箸大圭道質帝鬼地精底滞放番風狀拂曉幹脯格魯吉亞過法含畜呵拍後堤畫楫毀罰翚飛毀死狐潛鼠伏講寺家主婆借徣記賬可甚酷旱窺觇樂天安命涼森森流劫蠡園瞞天過海冒子沒關系捏碼奴才破涕成笑撲旂潛值敲頭奇幻清辭麗句乳窟時俊石堰舒翼透明紙馱運網戶問膳五法五行相勝五花殺馬蝦蟇泉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