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澌涣的意思、澌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澌涣的解释

消散。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赏雪》:“渐觉楼头转东风,往咎前愆,尽逐冰澌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澌涣"是由"澌"与"涣"两个单字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书面用语。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6卷第1283页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字源解析

  1. "澌"本义指水流消尽,引申为消散、灭绝。《说文解字》注:"澌,水索也",段玉裁注:"索,尽也",如《礼记·曲礼下》"庶人曰死,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曰澌"。
  2. "涣"原指水流散开,《周易·涣卦》有"风行水上,涣"之说,后引申为离散、消散,《汉书·刑法志》"法令涣若画一"即取此意。

二、复合词义 二字叠加后,"澌涣"形成同义复词结构,特指事物逐渐消解、散失的状态。清代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中曾用"形质澌涣,神气飞扬"描述物质形态的消散过程,与《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的哲学观形成互文印证。

三、现代用法 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中,表达事物由完整到消散的渐变状态,如当代学者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论及新文化运动时,曾用"旧传统虽未澌涣,新思潮已然萌蘖"来描述文化转型期的特征。

参考文献: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2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许慎. 说文解字(校订本)[M]. 中华书局, 2013.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澌涣”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以下是基于权威来源的综合解释:

1.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sī huàn
释义:指消散、消失,多用于描述冰、雪等事物逐渐融化解体的状态。

2. 单字结构解析

3. 文学出处与例句
明代戏曲《玉镜台记·赏雪》中曾用:“往咎前愆,尽逐冰澌涣”,意为过往的过错随冰雪消融而消散。

4. 相关成语与词语

5. 使用场景与现代意义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创作,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意象与自然现象(如冰雪消融)或抽象概念(如恩怨消散)相关,适用于诗意化表达。

需注意,“澌涣”属于生僻词,日常交流建议优先使用“消散”“消融”等常用词汇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百衲本鞭辟向里草团标柴扃常才长征愁怅村乡待业大浪淘沙的颡调值偾国跗注红皮书黄发回心院货钱检覆教戒羁绊竭智讥讽景燿君子不器快言快语了场利爽厘税吏皁轮鈎没后怒言匹敌黔口伽梨青黑琼弁气汹汹权政羣工融贯睿气垧林圣矩失严书号水淬水砻水浔夙昔帖书踢键儿亭侯童颜鹤发玩服舞马显仕小老爷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