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柅格的意思、柅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柅格的解釋

阻攔,遏阻。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臣原無他長,獨有真念,其有柅格不行,仰幹名法者,容臣執三尺以入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柅格”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柅”和“格”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1. 柅 (nǐ):

    • 本義:指阻止車輪滾動的木塊,即車刹。《說文解字》釋為:“柅,木也。實如梨。”段玉裁注:“此雲木也,則以為木名。考《易》‘系于金柅’,馬(融)曰:‘柅者,在車之下,所以止輪令不動者也。’……許(慎)謂柅為木名,今未詳何木。”可見,“柅”的核心含義與阻止、制動相關。
    • 引申義:由阻止車輪引申為遏止、阻滞的動作或狀态。如《易經·姤卦》:“系于金柅。”即用金屬制動器來拴住(阻止)車輛。
  2. 格 (gé):

    • 本義:樹木的長枝條。《說文解字》:“格,木長貌。”引申為框架、格式、标準。
    • 重要引申義:阻礙、限制、阻隔。如“格于成例”(被成規所限制)、“格格不入”(互相抵觸,不能相容)。在這個意義上,“格”表示一種障礙、界限或使之受阻的狀态。

“柅格”的合成含義: 将“柅”的“阻止、制動”之意與“格”的“阻礙、阻隔”之意結合起來,“柅格”一詞的核心意思是指阻礙、阻滞、使之不能順利通行或進行。它強調的是一種施加外力或設置障礙,導緻事物(如行動、進程、交通等)被卡住、停頓或無法順暢發展的狀态。

“柅格”意指阻礙、阻滞、卡住,使事物不能順利通行或進展。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柅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意為阻攔、遏阻,指通過外力或手段阻止事物發展或行動進行。例如《大學士孫公行狀》中“柅格不行”即表達對違規行為的制止。

二、詞源分析

三、用法特點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如清代錢謙益的奏章中通過“柅格”強調對違法行為的法律約束。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語境(如古文研究、文學創作)中可體現語言凝練性。

四、關聯表達 同義詞:遏阻、掣肘、阻滞
反義詞:推動、促進、暢通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使用場景,可查閱《說文解字》或《佩文韻府》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丹心暴悖鮑孤雁辯鬭波瀾不營涔灂吵吵騁望除疾大房丹彩誕伐電眼法窟旛旗乏阙沸反盈天覆水鞏固陣地詭晦嘓哝桓撥護岸林回星奸牙诘驗雞骨支牀急急巴巴競豔酒入舌出倦意拘禁尻門子來派過節來勢曆日曠久麻蘇蘇聘嫁強鸷搴手巧妙青喜戎帳桑思沙輪士大夫石灰吟侍問守具收掠贖當鐵蒺藜骨朶剸節推口往往王輿想屬先遊笑青吟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