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所祭的社主。《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師,則帥有司而立軍社,奉主車。” 鄭玄 注:“王出軍,必先有事於社,及遷廟,而以其主行,社主曰軍社。” 賈公彥 疏:“社主曰軍社者,以其載社在於軍中,故以軍社言之。”
“軍社”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如下解釋:
軍社(jūn shè)原指古代軍隊出征時祭祀的社主,即代表土地神的牌位。這是該詞在《周禮》等典籍中的核心含義。社主作為國家象征,隨軍出征寓意祈求戰争勝利與國土安甯。
部分現代辭書(如)引申為“軍隊與社會的合稱”,強調軍民關系。但此解釋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若研究古代禮制,應以《周禮》注疏為基準;若涉及現代軍民關系論述,需注意語義演變。
軍社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軍”和“社”兩個部分。
1. “軍”字由“冖”和“⺼”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4畫。
2. “社”字由“⺆”和“示”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7畫。
軍社這個詞起源于中國古代,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在古代,軍社是指軍隊和社團的結合。軍指的是組織有紀律、實行軍事管理和作戰的集體,而社指的是共同居住、有一定組織形式的村落或城市。
軍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依然是“軍社”,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軍的上部有一個“冖”字頭,寓意軍隊的軍師,下面是一個“⺼”字旁,表示軍人的形象。社的上部是一個“⺆”字旁,代表多個人在一起,下面是一個“示”字,表示信仰、宗教的意思。
1. 他加入了軍社,成為了一名軍隊中的社團成員。
2. 軍社合力,一舉奪取了勝利。
軍隊、軍官、社團
軍隊、社群、組織
農民、個體、散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