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解的意思、取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解的解釋

(1).指 唐 宋 科舉制,選送士子應進士第。 唐 孟郊 有《湖州取解述情》詩。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祖宗故事:命官鏁廳,舉進士者,先所屬選官考試所業,通者方聽取解。”

(2).指 明 清 舉人赴京會試。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下》:“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舉之一途……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從,下亦置之郡縣,即其黜落而為鄉貢者,終身不復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取解”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在不同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取解”指古代科舉制度中選拔士子參與更高級别考試的過程,具體分為兩個階段:

  1. 唐宋時期:指地方選拔合格士子送往京城參加進士科考試()。
  2. 明清時期:指舉人獲得資格後赴京參加會試()。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唐宋科舉制
    在唐代,士子需通過地方考試(州府試)取得“解狀”(資格證明),才能參加中央的進士科考試。例如唐代詩人孟郊的《湖州取解述情》便記錄了相關經曆()。

  2. 明清會試
    明清時期,“取解”特指舉人赴京參加會試,如清代學者黃宗羲的著作中提及該用法()。

三、例句與延伸

四、其他可能含義

部分來源提到“取解”的現代引申義,即“通過努力獲取答案”(),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考證,可參考《湖州取解述情》原文或明清科舉制度相關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取解的意思

取解是指獲取并解讀信息,理解其含義或意圖。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對文字、語言、圖像等信息進行解析和 理解。在口語中也可以用來表示掌握或聽懂某個概念或知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取解這個詞的部首是取(qu)和解(jie)。其中,取的部首是又,解的部首是角。取解的總筆畫數是14畫。

來源

取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取是指獲取,解是指解讀、理解。結合在一起,表示獲取并解讀信息。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取解可以寫作「取」和「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文獻的記載,取解在古時候漢字寫作「取」和「解」的變體形式,但整體意義仍然相同。

例句

1.他很快取解了這個難題,給出了一個精确的答案。

2.我們需要取解這份文件中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決策。

組詞

取詞、解讀、信息獲取

近義詞

理解、解讀、領悟

反義詞

困惑、迷失、不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