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剛直淡泊;嚴峻冷漠。 唐 姚合 《答韓湘》詩:“詩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豈隨尋常人,五藏為酒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扈司戶妾》:“面目極峭冷,與人寡合。”
(2).形容嚴寒。 清 陳維崧 《薄倖·賦得水昌簾下看梳頭》詞:“别來香閣,峭冷尖寒應滿。”
“峭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
指性格剛直淡泊、嚴峻冷漠。例如唐代詩人姚合在《答韓湘》中寫道:“詩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用“峭冷”形容文人不隨波逐流、内心清冷孤傲的特質。宋代洪邁的《夷堅乙志》也提到“面目極峭冷,與人寡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性格特點。
描述氣候或環境
表示極其寒冷、氣溫刺骨的狀态。清代陳維崧的詞中曾用“峭冷尖寒”來描繪嚴寒的天氣,而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文學場景,如“峭冷的冬夜”,通過誇張手法增強畫面感染力。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文學解析類資料。
《峭冷》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寒冷而嚴寒的氣候或環境。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峭”和“冷”。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峭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它的繁體寫法為“嶠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峭冷》為例:
“峭”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嶠”,它的上面有一個戈字旁,表示與山有關。
“冷”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冷”,所寫的形狀與現代相似,隻是結構比較簡單。
以下是幾個使用《峭冷》的例句:
與《峭冷》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與《峭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峭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