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白堅貞。《列子·楊朱》:“ 伯夷 非亡欲,矜清之郵,以放餓死; 展季 非亡惰,矜貞之郵,以放寡宗。清貞之誤善之若此!”《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嘗薦 鉅鹿 楊訓 ,雖才好不足,而清貞守道。” 南朝 齊 蕭子良 《上武帝請贈豫章王嶷啟》:“淡矣止於清貞,無喜愠之色;悠然栖於靜默,絶馳競之聲。”《晉書·儒林傳·虞喜》:“ 尋陽 翟湯 、 會稽 虞喜 ,并守道清貞,不營世務。”
“清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zhēn,其核心含義為“清白堅貞”,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潔、堅守節操。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清貞”由“清”與“貞”二字組合而成:
古籍例證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文化内涵
“清貞”不僅是對個人品德的贊美,更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士大夫精神 的推崇,即不同流合污、堅守氣節。例如伯夷、展季等曆史人物,均以清貞著稱()。
應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清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描述人物操守,如:“他一生清貞自持,堪稱楷模。”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人物典故,可參考《列子》《晉書》等文獻()。
《清貞》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品質高尚、心思純潔、道德操守堅定。
《清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清部和貞部。清部的拆分是水,貞部的拆分是貝。整個詞語共有12筆。
《清貞》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化,用以形容人的品德純正和心思單純。在繁體字中,清貞的寫法是「清貞」。
在古時候,「清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清的「水」部分曾使用「氵」作為旁字,貞的「貝」部分則寫作「貞」。
1. 她的清貞品行讓人們對她深感敬佩。
2. 這位作家以其清貞的心靈創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心曠神怡的作品。
清潔、貞信、清晰、清明、貞操等。
純潔、高尚、樸實、純淨。
玷污、邪惡、堕落、污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