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超的格調。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唐宿唐忠祚》:“ 唐宿 、 唐忠祚 并 希雅 之孫,夙擅家聲,皆躋妙格。”
妙格,漢語複合詞,由“妙”與“格”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精妙的風格或品格”,強調事物超越常規的獨特性。其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藝術評價中的審美标準
在書畫、音樂等領域指作品呈現的非凡意境,如《中國藝術大辭典》提到“妙格”多用于形容宋代文人畫中“形神兼備而不拘泥于形似”的創作理念,例如蘇轼評王維畫作“得之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即屬此類表達。
文學批評的範疇延伸
《文心雕龍譯注》指出魏晉時期“妙格”被引入文論,特指文章結構“看似松散而氣韻貫通”的布局藝術,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通過虛實相生的句法突破傳統賦體格律,形成“自然妙格”。
哲學思想的具象表達
宋明理學典籍中,“妙格”被借喻認知境界,《朱子語類》記載朱熹以“格物之妙,非滞于物”闡釋主體與客體的超然觀照關系,此處的“妙格”暗含主客體交融的辯證思維。
注:本釋義綜合參考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美學範疇辭典》等權威辭書。
“妙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高超的格調,常用于形容藝術、文學等領域的卓越風格或境界。例如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提到唐宿、唐忠祚兩位畫家“皆躋妙格”,即贊揚他們的畫作格調高妙。
“妙格”以“高超的格調”為核心,多用于傳統藝術領域,現代也可拓展至其他創作範疇。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近義詞(如“神韻”“逸格”)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書畫理論著作。
便黠陳鏡開呲打彫弊惡煞費勁逢吉丁辰剛直不阿桂棹和婉闳流畫蛇足虎骨酒會鼓回軒檻羊擊潰戰經師津津有味襟契開劫看場寇亂勞勳樂籍梁嶽連绻遼原離杯零墜利屣論綱馬燈麻蚍馬纓丹暮古木夾南拳匿名信吽呀謙光輕暢黥彭窮正乞師奇左染濡三人一龍繩按雙響順道說長論短送往事居帑帛天無二日惕慄銅芝拖挂五心祥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