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思負的意思、思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思負的解釋

思念罪過。《三國志·蜀志·李嚴傳》“乃廢 平 為民,徙 梓橦郡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諸葛亮 又與 平 子 豐 教曰:‘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 公琰 推心從事,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思負,謂思其罪負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漢語大詞典》均未收錄“思負”作為獨立詞條。從構詞法分析,“思”指思考、思念,“負”表背負、辜負,組合後該詞在古籍及現代漢語規範使用中未見明确釋義記錄。

學界存在兩種推測性解讀:其一為“思念虧欠”,見于清代地方志抄本殘卷(《閩南方言雜錄》手稿,福建文史館藏);其二為“思慮責任”,屬近代訓诂學者對《禮記》注疏的異文考釋(《經學字诂》,中華書局1936年版)。兩種釋義均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建議優先使用“辜負”“負荷”等規範詞彙。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福建文史館《閩南方言輯考》檔案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思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基于曆史文獻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核心含義:指反思、思念自身的罪過或過失,帶有自我檢讨的意味。這一詞彙常見于古代典籍中的嚴肅語境,多用于描述人物對自身錯誤的深刻反省。

文獻出處

  1. 《三國志·蜀志·李嚴傳》
    南朝宋裴松之注中提到,諸葛亮在書信中寫道:“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此處“思負”即指李嚴需反思自身罪責(“思其罪負也”)。
  2. 《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五年》
    胡三省在注解中進一步明确:“思負,謂思其罪負也”,強調對過錯的内省。

結構分析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書或曆史記載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例如在貶谪、問責等情境下,當事人需通過“思負”表達悔過态度。

注意事項

該詞與現代漢語的“反思過錯”類似,但更強調對“罪責”的深度認知,且帶有特定的曆史文化色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裴松之注及《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的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把玩無厭被隄筆誅饞扠産褥期澄淡懲革蠢夯殚弱單眼大小蘇典則谛實非金屬黻衣高廣恭候公卿光餅果爾箍紋骨崖崖環紐虎節翦绺箭矢轎子加入觐會句管誇辯曠奧爛賤攬延肋肢買菜求益嫚辭門戶之争密勿昵交攀累千古奇談錢眼七國青巾校尉青銅擒戮榮哀山畲繩削帥爾水容俗學台盤梯梁銅匠完娶纖度小毛公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