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翦绺的意思、翦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翦绺的解釋

亦作“ 翦柳 ”。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財物,即扒竊。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頭自取,你卻叫有翦綹的,倒着你的道兒。”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由你寫!或是跳牆驀圈,翦柳搠包兒,做上馬強盜,白晝搶奪,或是認道士,認和尚,養漢子,你則管寫不妨事。”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紉衣被賊》:“撇白翦綹,當做頑皮;走脊飛簷,視同兒戲。” 清 馮桂芬 《與李方赤太守書》:“ 北寺 一帶,夙為丐藪,翦綹、挖包、搶帽之事,日不絶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翦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辨析: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由“翦”(剪切)和“绺”(絲線或頭發的束狀物)組成,字面指剪斷絲線或發束。

  2. 引申含義
    根據權威來源(如漢典),“翦绺”指剪破他人衣衫以竊取財物,即扒竊行為。例如元代戲曲《鐵拐李》中提到的“翦绺的”即指扒手。

二、用法與文獻例證

三、易混淆的釋義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2)提到“剪去頭發尾巴,比喻破除陋習”,但此解釋缺乏文獻支持,可能與“翦除”“斷尾求生”等成語混淆。正确含義應以扒竊為主。

四、總結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用例以确認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翦绺》的意思

《翦绺》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動詞,表示削減髮鬢、淋漓血戰。意為剪去辮發、減少人員、激烈戰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翦绺》這個詞的部首是“矢”(矢字旁),總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字

《翦绺》這個詞主要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特别是在戰争或英雄故事中經常被使用。在繁體字中,翦的上半部可以變成“斬”,绺的上半部可以變成“髮”,組成了繁體字《斬髮縱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翦的上半部是一個“刀”字,下半部是“羽”字,表示使用刀削去頭發。绺的下半部是“糸”字,表示頭發的意思。古代漢字寫法中的《翦绺》意為剪去辮發。

例句

1. 他決定親自翦绺,以示決心。

2. 在戰場上,他們翦绺而出,奮勇殺敵。

組詞

翦血:指在激烈鬥争中大量傷亡、流血。

寸發翦無:指将頭發剃光,不留一根。

逢敵翦绺:指遇到敵人時勇敢戰鬥,奮勇殺敵。

近義詞

剪發:指使用剪刀修剪頭發。

斬發:指剪去頭發。

反義詞

懷抱:指保留、抱有某種東西。

增添:指增加、增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