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翦绺的意思、翦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翦绺的解釋

亦作“ 翦柳 ”。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財物,即扒竊。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頭自取,你卻叫有翦綹的,倒着你的道兒。”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由你寫!或是跳牆驀圈,翦柳搠包兒,做上馬強盜,白晝搶奪,或是認道士,認和尚,養漢子,你則管寫不妨事。”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紉衣被賊》:“撇白翦綹,當做頑皮;走脊飛簷,視同兒戲。” 清 馮桂芬 《與李方赤太守書》:“ 北寺 一帶,夙為丐藪,翦綹、挖包、搶帽之事,日不絶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翦绺”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指代以剪割他人隨身財物(如錢袋、衣帶)為手段的盜竊行為,即現代所稱的“扒手”或“小偷”。該詞由“翦”和“绺”二字複合而成:“翦”本義為剪斷,《說文解字》釋為“齊斷也”;“绺”則指絲線或發束的成縷狀态,後引申為系物的帶子,如《紅樓夢》中“金螭璎珞五色绺”即用此義。二者結合後,“翦绺”特指剪斷他人系帶以竊取財物的行為。

曆史文獻中,“翦绺”常見于明清律令與市井記載。例如《明律·刑律》規定“凡翦绺者,杖一百,刺字”,清代《歧路燈》亦有“翦绺小賊,專趁人潮作案”的描述。現代漢語中,該詞因口語化表達(如“扒手”“三隻手”)的普及而逐漸少見,但仍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書面用語。

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https://www.cp.com.cn/book/9c4d8f0e/
  2. 《辭源》修訂本
  3. 《明會典》法律出版社
  4. 漢典“翦”字釋義(http://www.zdic.net/z/1e/js/7FE6.htm

網絡擴展解釋

“翦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辨析: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由“翦”(剪切)和“绺”(絲線或頭發的束狀物)組成,字面指剪斷絲線或發束。

  2. 引申含義
    根據權威來源(如漢典),“翦绺”指剪破他人衣衫以竊取財物,即扒竊行為。例如元代戲曲《鐵拐李》中提到的“翦绺的”即指扒手。

二、用法與文獻例證

三、易混淆的釋義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2)提到“剪去頭發尾巴,比喻破除陋習”,但此解釋缺乏文獻支持,可能與“翦除”“斷尾求生”等成語混淆。正确含義應以扒竊為主。

四、總結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用例以确認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媽敗倒敗事有餘,成事不足榜筆幫帶粃謬策援承望寵念倒持太阿彫廢地膽對峙返衷鳳仙俯拾仰取旰爛給捷狗食寡大夫寡謀管城侯果且合丹戶均佳好角發礁灘矯抑教育制度解搆伎樂寖失拒張狂稺郎臣廖仲恺龍榜隆窰羅圈黣黑破衲疏羹騎馬布秦樓月企竦球路遒上爇榇孺子牛桑中沈香拐孰悉松解遂意通黠童養團粒問禁崤黾邪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