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思服的意思、思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思服的解釋

想念。《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毛 傳:“服,思之也。”《後漢書·章帝紀贊》:“思服帝道,弘此長懋。” 南朝 宋 謝靈運 《燕歌行》:“誰知河漢淺且清,展轉思服悲明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思服”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思服”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思”與“服”組合而成,常見于先秦文獻,尤以《詩經》為典型代表。其含義需結合語境與古漢語語法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 思:本義為思考、思念,甲骨文象形為“囟門(腦)與心”,引申為情感上的牽挂。
    • 服:古義複雜,可表“從事”“承擔”(如“服役”),亦通“伏”(隱藏),或借為“䑕”(懷抱)。在“思服”中,“服”為“思念”的假借或引申義,與“思”同義複用,強化情感濃度。

      詞義:形容深切、反複的思念之情,強調情感萦繞心間、難以排遣的狀态。

  2. 語法特征

    屬“同義連文”結構(兩個近義字并列),常見于《詩經》四字句式。如《周南·關雎》“寤寐思服”,鄭玄箋注:“服,事也”,此處“事”非指具體事務,而是“心事”即“思念之事”,故“思服”即“思之念之”。

二、權威典籍例證

三、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1. 先秦情感表達範式:

    “思服”濃縮了古人含蓄深沉的情感模式,區别于直白的“思念”,更強調思念如衣裹身、揮之不去。孔穎達疏:“服膺不釋”,即思念如懷抱般緊貼身心。

  2. 後世文學化用:

    唐宋詩詞常以“思服”為典,如王安石《訴衷情》“思服事,難抛盡”,承襲古義而賦予新境。

四、現代詞典釋義

參考文獻

  1. 《毛詩正義》(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4.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2018年(解析語法結構)。

注:本文釋義綜合古代注疏、現代詞典及語言學研究,引用文獻均為權威出版物,未提供鍊接處因古籍無數字源,可據文獻名檢索實體書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

網絡擴展解釋

“思服”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思念、想念(主流含義) 根據《詩經·周南·關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經典用例,這裡的“思服”指日夜思念心上人,毛傳注為“服,思之也”。該釋義得到《後漢書》《燕歌行》等多部古籍例證支持,屬于最常見用法。

2. 思考、敬服(較少見) 《漢書·匈奴傳》中出現的“思服”被解釋為“佩服與順從”,而《宋史》等文獻中也有“深思帝道”的引申義。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出現頻率較低,現代多用于姓名解析中表達“善于思考”的寓意。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安輯奡兀邦儲冰淩花步道采荠纏礙常惺惺漎漎瑽然宕說電調對青竹鵝抱飯場繁花似錦鳳鶴甘之如饴紅胡子候對槐黃鍵櫜介殻祭哜金荷葉九源告存聚米為山科頭圓子口輕舌薄列斷黎老琉璃燈率躁馬捕民仇命分平水期萍蹤浪迹騎鶴望揚州清剛瓊州虬結融尊三國志山陽會梢尾試弦歌首官順風轉舵四六貼米聽診通天筍頭彩像姑想頭筱簵之箭解豸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