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禦的意思、檢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禦的解釋

督察駕馭。《三國志·吳志·阚澤傳》:“諸官司有所患病,欲增重科防,以檢禦臣下。”《北史·宋顯傳》:“﹝ 宋顯 ﹞在州多所受納,然勇決有氣幹,檢禦左右,鹹得其心力。”《新唐書·郭知運傳》:“ 雍王 率諸将讨賊 洛陽 ,留 英乂 殿于 陝 。 東都 平,權知留守,無檢禦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檢”和“禦”的本義及合成後的引申義來理解。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檢:本義指書函的标籤、封題,引申為約束、限制、查驗、考查。《說文解字》:“檢,書署也。”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引申為法度、規矩、制止。
    • 禦:本義指駕馭車馬,引申為控制、治理、統治、使用。《說文解字》:“禦,使馬也。”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駕馭皆曰禦。”也指與帝王有關的事物。
    • 合成義:“檢禦”結合兩字之義,核心含義指通過約束、規範、查驗等手段來進行控制、管理或駕馭。強調在掌控過程中施加必要的限制、監督或規範。
  2. 具體内涵:

    • 約束性的掌控:指在行使控制權或管理權時,并非放任或專斷,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則、法度進行約束和規範。
    • 監督性的管理:包含有檢查、監督以确保控制行為或管理過程符合要求、不逾矩的意味。
    • 制度化的統治/治理:常用于描述較為正式或制度化的統治、管理方式,強調其規範性。

二、古籍用例與語境 “檢禦”一詞在古代文獻中較為罕見,一個重要的出處見于《後漢書·百官志三》劉昭注補引衛宏《漢舊儀》:

“禦史,員四十五人,皆六百石。其十五人衣绛,給事殿中,為侍禦史,宿廬在石渠門外。二人尚玺,四人持書給事,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領。餘三十人留寺,理百官事也。” 劉昭注補曰:“蔡質《漢儀》曰:‘… 其二人者更直。執法省中者,皆冠法冠,… 掌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齋祠。四曰尉馬曹,掌廄馬。五曰乘曹,掌護駕。’… 衛宏《漢舊儀》曰:‘… 禦史檢禦非法,則冠法冠…’”

三、現代理解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檢禦”一詞已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或書面語。理解其含義主要依靠對古籍的解讀和構詞法的分析。其核心概念可以理解為:

引用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該權威詞典收錄了“檢”和“禦”的詳盡釋義及曆史演變,是分析合成詞“檢禦”字義的基礎。其“檢”字條釋義包含“約束、制止、法度、考查”等義項;“禦”字條釋義包含“駕馭、控制、治理”等義項。
  2. 《說文解字》(許慎撰,段玉裁注):提供了“檢”與“禦”最根本的字源解釋,是理解其本義的關鍵。
  3. 《後漢書·百官志三》(範晔撰,劉昭注補):其中引用的衛宏《漢舊儀》“禦史檢禦非法”是“檢禦”一詞在古籍中的重要、經典用例,提供了理解該詞具體含義和用法的直接語境。中華書局點校本為權威版本。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該詞典對古漢語詞彙的釋義精當,有助于理解“檢”和“禦”在古代的常用義項及其組合可能産生的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檢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 督察駕馭
    根據、的權威文獻記載,“檢禦”指通過嚴格管理手段來監督和控制下屬或事務。例如:

    • 《三國志》提到通過“增重科防”來“檢禦臣下”,即加強制度以約束官員;
    • 《北史》描述宋顯雖受賄但“檢禦左右”,指其有效管理下屬。
  2. 檢驗與防禦(現代引申義)
    現代工具書如将“檢”解釋為檢驗、審查,“禦”為防禦,合指通過檢查與防護手段保障安全,但這一釋義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引申。

建議參考方向:若用于古文閱讀,需優先結合“督察駕馭”的原始含義;若涉及現代語境,則需根據具體場景判斷是否為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綳拽币制纏頭錦癡頭蟲镌鼠齧儲養大落落亶亶到庭殿庭颠顔凍青鬥蛙斷崖式堕弛獨學寡聞訛錯恩紀酆城獄風藥分會分外之物負物告示供帳遘遇胡伶漿壺交禮鏡象捐佩距今咵啦狂愚浪劍冒充年尾牛仔褲跑鞋姘夫齊放窮變求偶三山五嶽贍切詩傳松風松桷譚譚濤頭騰骧阗湊提煉通要推挹忘情負義無權污尊銷停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