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齒菜的意思、馬齒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齒菜的解釋

見“ 馬牙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齒菜(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是馬齒苋科馬齒苋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的俗稱,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其名稱源于葉片形似馬齒,且自古作為野菜食用,故得名“馬齒菜”。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說明: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形态特征

    莖圓柱形,多分枝,常呈紫紅色;葉片肥厚肉質,倒卵形,形似馬齒,互生或對生;花小,黃色,簇生于枝頂。全草可入藥或作蔬菜。

  2. 名稱由來

    “馬齒”指其葉片排列如馬齒狀,“菜”表明其食用屬性。古稱“馬苋”“五行草”,《本草綱目》載:“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苋,故名。”。


二、藥用與食用價值

  1. 傳統藥用

    性味酸寒,歸肝、大腸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之效。主治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等。《中國藥典》記載其含生物堿、黃酮類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

  2. 食用文化

    民間常涼拌、煮粥或作餡料。明代《救荒本草》将其列為救荒植物,現代研究證實其富含ω-3脂肪酸、維生素及礦物質。


三、文化意涵

  1. 民俗象征

    因生命力頑強(俗稱“死不了”),象征堅韌不拔。北方部分地區有端午節懸挂馬齒苋驅邪的習俗。

  2. 文學意象

    杜甫《園官送菜》詩雲:“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以馬齒苋的繁茂反襯民生疾苦。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描述其分類與形态特征。

    →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Flora of China. 鍊接(注:此為《中國植物志》官網示例,實際引用需确認有效鍊接)

  2.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詳載其性味歸經、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 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3. 《中國藥典》2020年版

    收錄馬齒苋作為中藥材的标準規範。

    → 來源: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4.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高清植株圖片及地理分布信息。

    →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鍊接


結語

馬齒菜兼具藥食同源特性與文化意涵,其名稱生動體現了古人對植物形态與功能的觀察智慧。現代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其傳統價值的科學性,使其成為連接自然與人文的典型物種。

網絡擴展解釋

馬齒菜是馬齒苋的别稱,是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别名

馬齒菜學名馬齒苋(Portulaca oleracea L.),屬于馬齒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别名衆多,包括馬苋菜、豬母菜、瓜子菜、長壽菜等。

二、植物特征

  1. 形态:莖匍匐或斜生,肉質多汁,高10-30厘米;葉片肥厚,形似馬齒,呈匙形或倒卵形。
  2. 生長環境:常見于田野、路邊及向陽處,生命力頑強。

三、藥用價值

馬齒苋全草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熱解毒: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等。
  2. 涼血止血:治療便血、痔血、崩漏等出血症狀。
  3. 消炎抗菌:含多巴胺、黃酮類等成分,可抑制細菌及降血脂。

四、食用與營養

馬齒苋可作為野菜食用,每100克含蛋白質2.3克、維生素C 23毫克,并富含膳食纖維和鐵元素。常見食用方式包括涼拌、煮湯或曬幹後入藥膳。

馬齒菜既是傳統中藥材,也是營養豐富的野菜,兼具清熱、止血、抗菌等作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用法或完整信息,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醫療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爆炒豆兒包納标梅播傳燀熱成王敗寇抽幹觸桶打滾盜印鞮鞪厄災風幹幹大幹禮哥白尼圪垛官薄合異離堅惠撫毀宗見天見地澆暮戒日靜業霁嚴跻踬褲子拉杆子離坼淩藉砻坊陋才亂扣帽子綿眇滵溢内耗破齋千和惬適清路碁聖丘明之疾認親喪氛生意神意石州守潔授人以柄水利松髯台光胎生通臂猿銅律污慢香獸項羽本紀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