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酷刑。以泥封耳,以籠罩首。《新唐書·酷吏傳序》:“推劾之吏,以嶮責痛詆為功,鑿空投隙,相矜以殘。泥耳籠首,枷楔兼暴,拉脅籤爪,懸髮熏目,號曰‘獄持’。”
“泥耳籠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該詞指古代一種酷刑,具體表現為用泥封住受刑者的耳朵,并用籠罩住頭部,以達到折磨或限制感官的目的。
最早見于《新唐書·酷吏傳序》,描述唐代酷吏的殘暴手段:
“推劾之吏,以嶮責痛詆為功……泥耳籠首,枷楔兼暴,拉脅籤爪,懸髮熏目,號曰‘獄持’。”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比喻人思想保守、不願接受新事物,但這種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的引申義。
建議優先采用“古代酷刑”的本義,若需引用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
《泥耳籠首》是指頭腦愚昧、思想迂腐、偏執和僵化的人。這個詞體現了對于思想僵化的批評與諷刺。
《泥耳籠首》的部首拆分為「氵」和「耳」,分别代表水和耳朵。它的總筆畫數目為14。
《泥耳籠首》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作品《警世通言》中。這個詞調侃那些對新鮮事物不開放,思維固化的官僚和勢利小人。
《泥耳籠首》的繁體字為「泥耳籠首」。
在古時候,漢字「泥耳籠首」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采用相同的形态和結構。
1. 他一直固守陳舊思想,真是一個典型的泥耳籠首。
2. 在這個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泥耳籠首注定被淘汰。
泥塘、耳語、籠子、首相
思維狹隘、僵化、守舊
開明、進取、博學多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