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的意思、清公的詳細解釋
清公的解釋
清廉公正。《三國志·魏志·毛玠傳》:“少為縣吏,以清公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清公者,姦慝之所讎也。”《南史·王亮傳》:“累遷 晉陵 太守,在職清公,有美政。”
詞語分解
- 清的解釋 清 ī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網絡擴展解釋
“清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清廉公正,常用于形容官員或個人的品德。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清公”由“清”和“公”二字組成:
- 清:指清廉、正直,強調品行高潔、不貪腐。
- 公:指公正、公平,強調處理事務時無私、不偏頗。
兩者結合,形容人廉潔奉公、處事公正,尤其在古代多用于評價官員的政績和操守。
2.古籍出處與例句
- 《三國志·魏志·毛玠傳》:“少為縣吏,以清公稱。”
描述毛玠年輕時因清廉公正而受稱贊。
- 《抱樸子·名實》:“清公者,姦慝之所讎也。”
指出清廉公正的人會被奸邪之徒仇視。
- 《南史·王亮傳》:“累遷晉陵太守,在職清公,有美政。”
記載王亮為官清廉公正,政績卓著。
3.使用場景
- 曆史評價:多用于史書或文獻中,描述官員的品德和政績。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個人或團體廉潔、公正作風的褒揚,如“清公精神”。
4.相關延伸
- 近義詞:清正廉明、廉潔奉公。
- 反義詞:貪贓枉法、徇私舞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三國志》《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公
清公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包含“清”和“公”兩個字。
詞義
在古代,清公指的是貢品中的糧食公糧。也可指刑罰中的公徒,或指清朝時期官員、士人的通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公的拆分結果為:
- 清:部首是“水”,筆畫數為8。
- 公:部首是“八”,筆畫數為4。
來源
清公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使用,具體起源和演變過程已無從考證。
繁體
清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清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清公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古籍中給出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例如清公的古代寫法可能為「淸公」。
例句
1. 他奉獻了自己的清公銀子,為社區修建了一座新學校。
2. 這個清公罪人因為犯下重罪,被判處役為奴隸三十年。
組詞
清朝、清代、公糧、公徒等是與清公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與清公相近的詞語有清祿、公秀、貢祿等。
反義詞
與清公相反的詞語有私糧、私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