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屍臣的意思、屍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屍臣的解釋

(1).主事之臣。《漢書·郊祀志下》:“王命屍臣:‘官此 栒邑 ,賜爾旂鸞黼黻琱戈。’” 顔師古 注:“屍臣,主事之臣也。” 宋 司馬光 《侍讀王學士挽辭》之一:“貳負纍囚象,屍臣古瑑蹤。”

(2).猶屍位之臣。指居位而無所作為的臣子。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導臣誅,阿臣刑,屍臣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屍臣”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主事之臣
    指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該義項源于《漢書·郊祀志下》的記載:“王命屍臣:‘官此栒邑,賜爾旂鸞黼黻琱戈。’” 顔師古注:“屍臣,主事之臣也。” 這裡的“屍”通“主”,表示主持、掌管職責。

  2. 屍位之臣
    指居其位而不作為的官員,即占着職位卻不履行職責的人。漢代荀悅《申鑒·雜言上》提到:“見非不言謂之屍……屍臣絀。” 此用法強調官員的失職行為,帶有貶義。

二、詞源與用法

三、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申鑒》等原典,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屍臣的意思

屍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死者的仆人或陪葬品。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古代帝王的墓葬中陪葬的人、物或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屍臣由“屍”和“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屍”為左右結構,擁有2個筆畫;“臣”為上下結構,擁有5個筆畫。

來源

屍臣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這個詞語形容了古代帝王陵墓中陪葬的人員或物品,揭示了古代帝王的權威和尊貴。

繁體

屍臣的繁體字為「屍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屍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标準漢字中,屍臣的寫法為「屍臣」。

例句

1. 古代帝王的陵墓中埋葬了無數屍臣。

2. 這件文物是古代帝王墓中出土的屍臣之一。

組詞

1. 屍體:指已經死去的人或動物的遺體。

2. 臣民:指效忠國家和君主、為國家和君主奉獻的人。

3. 屍骨:指已經腐爛的屍體的骨骼。

4. 陪葬:指在墓葬中埋葬陪同死者的人、物或動物。

近義詞

1. 陪葬品:指埋葬在古代帝王陵墓中的陪葬物品。

2. 侍奉者:指侍候、服侍他人的人。

反義詞

1. 君主:指有國家和人民的統治權力的君王。

2. 仆人:指為他人做家務或服務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