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說使感化。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四出:“請它歸,着些言語説化伊。”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三出:“奴家便相憐,與它身衣口食。教人説化我,共它成因眷。”
“說化”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說化”讀作shuō huà,意為通過言語勸說使他人感化,強調用言辭或行動引導對方轉變态度或行為。例如:
古典文獻中的引用
該詞多見于宋元戲曲,如《永樂大典》收錄的戲文,常表現為以情感或道理感化他人,如:“教人說化我,共它成因眷。”
現代語境擴展
現代用法中可延伸為通過語言或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例如婚姻中“使愛情小說化”,即通過細節維系關系。
“說化”主要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張協狀元》等古典文本。
《說化》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或一種行為對他人産生影響,使他人改變或受到啟發。
《說化》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它們分别是讠(讓字邊旁)和亻(人字邊旁)。
《說化》的總筆畫數是21畫,其中讠有2畫,亻有5畫,由此可知整個詞的筆畫數是2+5+14=21畫。
《說化》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篇古代文獻中。它是由“說”和“化”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表示通過言談、表達觀點或啟發他人使其改變。
《說化》的繁體字是「說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對于《說化》這個詞來說,古人寫作「說化」。
1. 他對我說的那番話真的說化了我,讓我意識到了很多問題。
2. 她的見解總是能夠說化人的思維,讓人有全新的認識。
1. 說服化解
2. 誘導變化
3. 引導心靈
啟發、領悟、改變、感化。
無動于衷、固執、不受啟發、不改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