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悸。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楊抽馬》:“挑燈照之,女身首斷為三,鮮血橫流,如方被刑者,駭悸幾絶。”
“駭悸”是一個漢語詞語,由“駭”和“悸”二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含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突遇恐怖事件、聽聞驚人消息或目睹可怕場景時的反應。例如宋代洪邁《夷堅丙志·楊抽馬》中,用“駭悸幾絕”刻畫見到血腥場面時的驚恐。
近義詞與辨析
古典文獻中,“駭悸”常出現在志怪小說或曆史記載中,如:“挑燈照之,女身首斷為三……駭悸幾絕”(《夷堅丙志》)。
總結來說,“駭悸”是一個兼具心理與生理描述的詞彙,適用于表達極端恐懼引發的身心反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說文解字》對“駭”的釋義,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
《駭悸》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非常害怕或緊張到驚訝不已的狀态。當人們面對恐怖、壓力以及劇烈的緊張情緒時,常常會感到心跳加速、氣急敗壞,産生駭悸的感覺。它描述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使人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駭(鬼部,17畫)+ 悸(忄部,10畫)= 27畫。
來源:《駭悸》一詞來源于《爾雅·釋诂》。造字時采用了頭部的“鬼”字,意味着非常恐怖的;而“忄”部分則代表了人的心思和情感。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了《駭悸》。
繁體寫法:駭悸。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用繁體字寫作“駭悸”,其字形更為複雜繁瑣。現代漢字簡化後,寫作“駭悸”。這種變遷反映了漢字書寫形式的演變和簡化。
例句:
1. 看到那條巨蟒,我不禁駭悸,渾身冷汗直冒。
2. 突然聽到大樓倒塌的巨響,全場的觀衆都駭悸地大聲尖叫。
組詞:駭人、駭然、駭客、悸動、悸然、悸幕。
近義詞:膽寒、心驚肉跳。
反義詞:平靜、淡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