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吮瘡的意思、吮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吮瘡的解釋

(1).以口嘬吸瘡疽之毒。謂将帥體恤士卒。 唐 劉長卿 《從軍行》之六:“誰為吮瘡者?此事今人薄。”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含血吮瘡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參見“ 吮卒 ”。

(2).以口嘬吸瘡疽之毒。謂卑幼者侍尊長之疾。《新唐書·孝友傳·支叔才》:“母病癰, 叔才 吮瘡注藥。”亦作“ 吮疽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問疾》:“吮疽含血,此乃臣子當為之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吮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用口吸出瘡口的膿血或毒素,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動詞“吮”意為用嘴吸,“瘡”指皮膚潰爛的傷口。

  2. 具體場景

    • 将帥體恤士兵:将領為受傷士兵吸出瘡毒,體現關愛士卒。例如《史記》記載吳起為士兵吮疽,白居易詩中也有“含血吮瘡撫戰士”的描述。
    • 晚輩侍奉尊長:卑幼者為患病長輩吸瘡排毒,表達孝道。如《新唐書》記載支叔才為母親吮瘡。

二、延伸與争議

  1. 成語化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不思悔改,繼續錯誤行為”,例如“吮瘡舔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現代衍生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2. 權威性差異
    高權威來源(如《說文解字》、天奇教育)側重曆史本義,而中等權威網頁提及的比喻義需謹慎考據。

三、建議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典故中的正面含義(體恤或孝道),而比喻義建議标注出處或說明語境。可參考《史記》《新唐書》等典籍原文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吮瘡

《吮瘡》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用嘴唇吸吮或吮吸傷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口”和“疒”兩個部首,其中“口”表示與口有關,而“疒”表示疾病。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吮瘡》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總共有8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吮瘡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吮瘡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古代的字形與現代的字形會有一定的差異。

以下是幾個例句,幫助理解吮瘡的用法:

  1. 小明被蚊子咬了一口,傷口很癢,他不禁用嘴唇吮瘡。
  2. 由于傷口無法用其他方式清潔,醫生建議患者吮瘡以防感染。
  3. 他在孩子的手指上發現了一個小傷口,立即用自己的嘴唇吮瘡。

其他與吮瘡相關的詞彙包括:

與吮瘡相反的詞彙是“吞咽”,表示咽喉部将東西咽下。

總結起來,吮瘡是指用嘴唇吸吮或吮吸傷口的動作。它由兩個字組成,有8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有所不同。例句和相關詞彙有助于理解該詞彙的用法及其與其他詞彙的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