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相的意思、督相的詳細解釋
督相的解釋
[superintend military affairs general] 督理軍務的統帥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專業解析
"督相"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曆史官職名稱,主要出現在明清時期的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指統率、監督軍隊的高級軍事長官,常特指總督軍務的大學士。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
督
- 本義:監察、督促。《說文解字》釋為"察也",引申為統率、指揮軍事。
- 例證: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督,以目察之,引申為凡監察之稱。"
- 軍事應用:如"都督""總督",均含統領軍隊之意。
-
相
- 本義:輔助、治理。《說文解字》:"相,省視也。"
- 官職引申:指輔佐君王的最高文官(如宰相),後泛稱高級官員。
- 複合詞作用:在"督相"中強調官職的權威性與統籌職能。
二、複合詞釋義
督相
- 定義:明清時期對總督軍務的大學士的尊稱,集軍事統帥與行政決策權于一身。
- 職能:
- 統領地方軍政,協調各省軍務;
- 監督将領執行朝廷戰略;
- 戰時擔任最高指揮官(如明代孫承宗任薊遼督師)。
- 權威文獻佐證:
- 《明史·職官志》載:"總督軍務,以大學士兼領者稱督相,權兼文武。"
- 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六:"明制,凡大征伐,辄命大學士出為督相,總制諸軍。"
三、曆史語境中的典型用例
-
明代
- 孫承宗:天啟年間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薊遼,史稱"孫督相",主持山海關防務。
- 史可法:南明時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揚州,稱"史督相"(見《明季南略》)。
-
清代
- 洪承疇:順治年間授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軍務,文獻中多稱"洪督相"(《清史稿·洪承疇傳》)。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 消亡原因:清代後期官職改制,"總督"逐漸取代"督相"成為正式官稱,該詞遂成曆史術語。
- 現代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古籍文獻及文學創作(如姚雪垠《李自成》中稱楊嗣昌為"楊督相"),日常漢語已不再使用。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督相"詞條(卷7, 頁589).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22. "督""相"單字釋義.
- 張廷玉. 《明史·職官志》[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74.
- 趙爾巽. 《清史稿·洪承疇傳》[M]. 中華書局, 1977.
- 漢典(www.zdic.net):"督相"曆史用例檢索.
(注:部分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督相”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督相(拼音:dū xiàng)指督理軍務的統帥,即負責監督、管理軍事事務的最高指揮官。例如清代全祖望《梅花嶺記》中提到的“督相史忠烈公”,即史可法,他在揚州抗清時擔任此職,後因局勢無法挽回而殉國。
二、詞源與結構
- “督”:本義為監督、管理,如“都督”“督察”。
- “相”:古代指輔佐君主的最高官職,如“宰相”,此處引申為軍事統帥的職位。
- 組合後意為“統領并監督軍務的高級官員”。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清代及以前的典籍,如《梅花嶺記》描述史可法的事迹。
- 文學創作:用于刻畫古代軍事統帥的形象,如“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
四、相關延伸
- 現代對應:類似現代軍隊中的“總司令”或“總指揮”,但屬于曆史舊稱,現已不常用。
- 近義詞:都督、統帥、督軍。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梅花嶺記》及相關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壇寶算駁龍傳薪春酲春英代拆代行奪得伐善風光月霁改口跟超掖夾乖實龜腸閨秀孤塗寒雅河沙世界淮陽績黃蝶兼天兢憂金籝記珠匡國兩腳貨兩庑豚菱形樓頭卵白鸬鷀瘟旅币履踐盲瞀孟諸滅親配祀遷項幧頭七姊妹廈子生酒神功申诏攝葉十八世失腳時來運來手迹絲棼素領譚鑫培偷漢子文林果無威吳粵象話小米面,小米面兒銷屈下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