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岫息心的意思、望岫息心的詳細解釋
望岫息心的解釋
見“ 望峯息心 ”。
詞語分解
- 望的解釋 望 à 看,往遠處看:望見。眺望。張望。望塵莫及(喻遠遠落後)。望風捕影。 拜訪:看望。拜望。探望。 希圖,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聲望。威望。 向,朝着:望東走。
- 息心的解釋 〈方〉∶心情放松聽說未出人命,大家都息心了 ∶除掉雜念,專心緻志息心讀書詳細解釋.梵語“沙門”的意譯。謂勤修善法,息滅惡行。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沙門者, 漢 言息心,蓋息意去欲,
網絡擴展解釋
“望岫息心”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望(看)、岫(高山)、息(平息)、心(心情)。意為看到高山後,煩躁的心情得以平靜。
- 引申含義:既可形容自然景觀使人内心安甯,也指因外界環境或現實困境而選擇隱居或放棄進取。
出處與典故
- 出自《南史·何點傳》中典故:南朝齊豫章王蕭嶷拜訪名士何點,何點避而不見。司徒竟陵王蕭子良聽聞後感慨:“豫章王尚,吾當望岫息心。”意為連豫章王都無法打動何點,自己更應放下世俗之心。
- 另與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中“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呼應,表達對自然超脫的向往。
用法與場景
- 自然意境:描述壯麗山水平息煩躁,如“置身黃山雲海,頓生望岫息心之感”。
- 處世态度:暗喻因現實阻力或心境轉變而選擇隱退,如“職場浮沉多年,他終是望岫息心,歸隱田園”。
近義詞
- 歸隱山林:強調主動遠離世俗。
- 知難而退:側重因困難而止步。
補充說明
- 該成語亦寫作“望峰息心”,兩者含義相同,但“岫”特指山巒,更具文學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南史》原文或吳均的《與朱元思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岫息心
《望岫息心》是一句中國諺語,也是一種園林設計思想,意為遠眺山峰,心境得到甯靜和舒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望:手部(手偏旁),八畫
- 岫:山部(山字旁),六畫
- 息:心字部(心字旁),十畫
來源:
《望岫息》一詞最早出自《宋史•東京夜宴錄》。在古時的宴會上,主人常常帶領賓客登上高山,遠望山脈,以達到放松身心、歸于甯靜的目的。
繁體:
望岫息心(繁體字:望岫息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望岫息心(古漢字:朢嶤潝心)
例句:
- 在繁忙的都市中,我常常找時間到郊外的山上,望岫息心。
- 我悠閑地坐在山峰上,靜靜地望岫息心,心中的壓力瞬間消散。
組詞:
- 望山嶽(wàng shān yuè):遠眺山峰。
- 息怒(xī nù):平息怒氣。
- 心頓開(xīn dùn kāi):内心豁然開朗。
近義詞:
- 眺望(tiào wàng):遠眺,用眼睛注視遠處。
反義詞:
- 微睡(wēi shuì):輕度入睡,休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