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釘靴的意思、釘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釘靴的解釋

猶釘鞋。《明實錄·太祖七九》:“﹝ 洪武 六年﹞先是百官入朝,遇雨皆用釘靴,進趨之間,聲達殿陛。”參見“ 釘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釘靴(dīng xuē)是傳統服飾中一種功能性鞋具,指鞋底鑲嵌金屬釘或防滑凸起物的特制靴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其核心特征為“底部帶有釘狀物,用于增強摩擦力或特殊作業”。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釘”指金屬固着物,“靴”源于古代遊牧民族皮質高筒鞋,兩者結合後專指具備防滑功能的改良鞋型。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指出,釘靴在宋代文獻中已見記載,多用于雨天或山地行走。

現代應用包含兩大類型:

  1. 運動釘靴:田徑、足球等專業運動鞋,依據生物力學研究配置鞋釘,如短跑鞋前掌采用菱形釘排列提升抓地力(《體育科學大辭典》,2019)
  2. 勞保釘靴:建築、漁業等特殊行業使用的防滑工作靴,符合GB21148-2020《足部防護安全鞋》國家标準。

民俗學研究顯示,江南地區至今保留“雨打釘靴,歲歲平安”的婚俗諺語,反映其在傳統生活文化中的特殊象征意義(《中華民俗大觀》,中華書局,2008)。

網絡擴展解釋

釘靴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釘靴(拼音:dīng xuē,注音:ㄉㄧㄥ ㄒㄩㄝ)指帶有防滑釘的鞋子,主要用于雨天或濕滑地面行走,功能類似于“釘鞋”。其名稱源于鞋底鑲嵌的金屬釘,可增強抓地力。

二、曆史背景

根據《明實錄·太祖七九》記載,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百官上朝遇雨時會穿釘靴,但因行走時“聲達殿陛”(腳步聲過大),可能後來被限制使用。

三、結構與用法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點風儤筵彪發敝室馳趨垂盼鼎槐二馬車水煙袋閥閲俸滿芬氲服辯輔酶高帽子孤單翰屏互出疆吏極大結驷連騎錦箋即序菌芝君子衛窭人子科輸口畫裡湖泠泠靈昭犛軒龍盤鳳翥面杖湓溢僻秘貧賤之交遷方诮讪棄命桑域三峽守将説诳説嘴打嘴松香水夙孽太師椅讨生條命彤幢土囊屯留望而生畏王塗完雄庑金相待如賓小韻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