戆頭戆腦的意思、戆頭戆腦的詳細解釋
戆頭戆腦的解釋
[act stupidly] 楞頭楞腦;傻頭傻腦
詞語分解
- 戆頭的解釋 〈方〉傻瓜。
- 腦的解釋 腦 (腦) ǎ 高等動物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在顱腔裡,主管感覺和運動。人腦又是思想記憶等心理活動的器官:腦髓。腦子(a.腦;b.指思考、記憶等能力)。腦筋。腦海。腦際。腦殼。腦顱。腦神經。腦下垂體。腦
專業解析
"戆頭戢腦"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戆頭戆腦”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通行于吳語區(如上海、蘇州、甯波等地),在普通話中也有使用。其核心含義形容人憨厚、呆傻、反應遲鈍、不精明或做事莽撞、缺乏心機的樣子。它帶有一定的口語色彩和主觀評價意味,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和對象。
一、 詞義詳解
- 愚笨遲鈍: 指人頭腦不靈活,思維或行動遲緩,顯得傻裡傻氣,不夠機靈。例如:“這孩子戆頭戆腦的,老師講了幾遍還是沒聽懂。”
- 憨厚魯莽: 形容人性格直率、單純,甚至有些冒失,做事不考慮後果,缺乏圓滑世故。例如:“他做事戆頭戆腦的,好心卻常常辦壞事。”
- 傻氣固執: 有時也指人認死理,固執己見,顯得不通情理或不知變通。例如:“他戆頭戆腦地非要按老辦法做,誰說都不聽。”
二、 字源與結構分析
- 戆 (gàng/zhuàng): 本義為愚直、剛直、魯莽。在“戆頭戆腦”中,取其“愚魯、剛直”之意。該字在古漢語中已有使用,如《史記·汲鄭列傳》有“甚矣,汲黯之戆也!”的記載,形容汲黯的耿直敢言。
- 頭/腦: 這裡指代人的頭腦、智力或行為表現。“戆頭”和“戆腦”屬于同義反複的結構,起到強調作用,類似于“呆頭呆腦”、“傻頭傻腦”,強化了“愚笨、魯莽”的程度和整體印象。
三、 用法與語境
- 口語化: 該詞主要用于口語和非正式場合。
- 感情色彩: 通常帶有貶義或戲谑意味,使用時需注意場合和對象,避免冒犯。在親密關系或特定語境下,也可能帶有親昵或調侃的意味。
- 地域性: 在吳語區使用尤為廣泛和地道。
四、 文化内涵
“戆頭戆腦”不僅描述一種智力或行為狀态,也反映了特定文化中對“精明”與“憨厚”的價值判斷。在崇尚智慧、變通的社會氛圍中,“戆”常被視為缺點;但在某些情境下(如強調忠誠、實在),這種“戆”也可能被解讀為樸實可靠。它體現了漢語方言在描繪人物性格時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戆”字有明确釋義:“[gàng]〈方〉傻;楞:~頭~腦。 [zhuàng]〈書〉憨厚而剛直:~直。”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對“戆”的釋義更為詳盡,包含其古義(如剛直)和方言義(如愚、傻),并收錄了“戆頭戆腦”作為詞條示例。
- 語言學專著(如《吳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詳細記錄了“戆頭戆腦”在吳語區的具體用法、發音和地域特色。
近義詞辨析:
- 呆頭呆腦/傻頭傻腦: 更側重于智力上的遲鈍、不靈活。
- 愣頭愣腦: 更側重于行為上的魯莽、冒失、欠考慮。
- 憨頭憨腦: 貶義程度較輕,有時帶有可愛、樸實的意味。
“戆頭戆腦”是一個生動描繪人物愚笨、魯莽或憨直狀态的方言詞彙,其含義紮根于具體的語言文化背景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戆頭戆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形容人笨拙、愚蠢,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多用于口語中批評或嘲笑他人思維遲鈍、行為莽撞。
2. 詳細解釋
- 核心特征:指人頭腦簡單、反應遲緩,缺乏靈活性和機智,常表現為做事不考慮後果或冒失莽撞。
- 情感傾向:含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他人。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因思維簡單而引發問題的人,例如:“他戆頭戆腦地答應了騙子的要求,結果損失慘重”。
- 常見于吳語方言區(如上海、江蘇等地),口語中更顯生動。
4. 近義詞與發音
- 近義詞:楞頭楞腦、傻頭傻腦。
- 發音:gàng tóu gàng nǎo(注意“戆”讀第四聲)。
5. 例句參考
- “他戆頭戆腦地沖進會議室,完全沒意識到打斷了重要讨論”。
- 吳語例句:“伊戆頭戆腦個,勿要忒相信伊”(他傻裡傻氣的,别太相信他)。
提示:該詞帶有較強的主觀評價色彩,日常使用需謹慎,避免過度貶低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白當敗俗傷風北鬥七星奔逸絕塵避世離俗殘軀宸筆稱薪而爨赤情慈心摧撥電氣風扇動辄得咎蠹損泛泛之談飛龍乘雲豐钜感銘告教鼓漏諱惡減退皦潔積墆競躁機汽計窮慮極九品中正制窺尋俪曲榴蓮蒙懂猛寒緬渺末法那會兒蟠虺紋搴手喬怯汽酒磬鐘齊頭羣蟻附膻驅驅趨炎附熱取拙鋭情儒裝水盞朔法斯芬克司讨開點呫唫庭柯危峻文奸濟惡仙津效法小組長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