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掃灑的意思、掃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掃灑的解釋

見“ 掃灑 ”。


亦作“ 掃灑 ”。1.沖洗;灑水掃地。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造此劍之時, 赤堇之山 破而出錫, 若耶之溪 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後漢書·趙孝傳》:“亭長先時聞 孝 當過,以有長者客,掃灑待之。” 宋 蘇洵 《上皇帝書》:“刀鋸之餘,必無忠良,縱有區區之小節,不過闈闥掃灑之勤,無益於事。”

(2).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掃灑疆土,天之所覆,莫不賓順。”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腥羶一掃灑,兇狠皆披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掃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ǎo sǎ,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沖洗或灑水掃地
    指通過清掃、灑水等方式保持環境整潔。例如《後漢書·趙孝傳》提到“掃灑待之”,即打掃幹淨以迎接客人。宋代蘇洵的《上皇帝書》中,也以“掃灑”形容瑣碎的日常勞作。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武力平定或廓清
    唐代文獻中常以此詞形容用軍事手段清除敵人、穩定疆土。如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中“掃灑疆土”,杜牧《郡齋獨酌》中“腥羶一掃灑”,均指通過武力平定動亂。

三、例句與用法

四、文獻來源

該詞在《越絕書》《後漢書》及唐宋詩文中均有使用,兼具生活與軍事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掃灑

掃灑(sǎo sǎ)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用掃帚來清掃打理,使之幹淨整齊。它可以拆分為“掃”和“灑”兩個字。

“掃”字的部首是扌,總共有6畫。它是一個動詞,表示用掃帚或其他工具使物體上的塵土或垃圾消除。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掃的字形略有差異,但筆畫基本上保持不變。

“灑”字的部首是氵,總共有9畫。它是一個動詞,表示将液體或粉末等散布或撒向某個地方。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灑的字形與現在相比有所差異,但筆畫基本上保持不變。

成語“掃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魯頌》中的《揚之水》:“維時維桢,灑掃田既。”意為及時灑掃田野。這個成語在古代多用于形容掃除房屋清理外面的清潔工作,後來也開始用于比喻整理思想或修身養性等方面。

在繁體中文中,“掃灑”這個成語的拼寫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掃”字與現在的稍有不同,是由“戒”和“帚”兩個字組成的,而“灑”字則由“宀”和“洗”兩個字組成。

例句:

他每天早上起床後喜歡掃灑一下房間,使得空氣清新整潔。

組詞:掃帚、掃地、灑水、灑脫

近義詞:打掃、清理、淨化

反義詞:亂掃、髒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