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識的意思、刻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識的解釋

刻記,标志。《周禮·考工記·輪人》“必矩其陰陽” 漢 鄭玄 注:“矩,謂刻識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刻記或标志

  1. 字面解釋:由“刻”(雕刻、刻記)和“識”(标記、辨識)組合而成,指通過刻劃的方式留下記號或标識。例如《周禮·考工記》中提到“必矩其陰陽”,漢代鄭玄注解為“矩,謂刻識之也”,即通過刻記來标記方位。
  2.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工具制作中,表示物理層面的标記行為。

二、引申含義:深刻的辨别能力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深刻的認識和判斷力,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例如:

三、補充說明

  1. 詞性争議:部分資料認為“刻識”僅為動詞(刻記),而另一些将其視為名詞(能力)。
  2. 權威性差異:刻記含義有較多文獻支持(如《周禮》),而辨别能力的解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刻記”釋義,現代語境下若需表達“深刻認知”,需确認上下文是否適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識的意思

刻識是一個漢字詞,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名詞。

作動詞時,刻識的意思是銘刻、雕刻或镌刻,常用來形容将文字、圖案或記號刻在物品表面上。例如:“他用鋒利的刀具刻識了自己的名字在石頭上。”

作名詞時,刻識意為雕刻或銘記的痕迹、記號或标志。例如:“這個石碑上的刻識非常古老而精美。”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識由“刂”和“言”兩個部首組成。

刻的部首是“刂”,讀音為“刀”。它是刀劍類漢字的意符,表示與刀有關的事物。

識的部首是“言”,讀音為“yan”。它是與語言、言辭有關的意符,表示與語言、意識或記憶有關的事物。

刻的筆畫數為4畫,識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與繁體

刻識的來源比較明确。它是由簡化字演變而來的,目前常用的簡化字是“刻識”,繁體字是「刻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刻的古字形為“刂彳”,識的古字形為“言巴手”。

例句

1. 他用刀刻識了自己的名字在樹皮上。

2. 這塊石碑上的刻識已經被歲月磨損。

組詞

刻字、刻印、刻痕、銘刻、刻意、刻苦、識别、識字、識見、識趣

近義詞

雕刻、銘刻、刻畫

反義詞

擦除、抹去、删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