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識的意思、刻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識的解釋

刻記,标志。《周禮·考工記·輪人》“必矩其陰陽” 漢 鄭玄 注:“矩,謂刻識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識"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解構為"刻"與"識"的聯合表意。其中"刻"指用刀在器物上雕鑿痕迹,引申為深刻、銘記之意,如《說文解字》載"刻,镂也";"識"則包含認知、辨識雙重含義,《廣韻》釋作"識,認也"。

該詞在古文獻中呈現三種典型用法:一作動詞表深刻認知,《文心雕龍》有"銘功彜器,刻識鼎鐘"的用例;二作名詞指銘記的内容,如敦煌寫本《俗務要名林》載"刻識猶今之備忘錄";三在佛教典籍中特指佛經的镌刻标記,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天竺佛寺"貝葉經文皆刻識金箔"。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考古學專業術語中,指青銅器銘文或碑刻文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增補了此項專業釋義。在方言層面,閩南語系仍保留"刻識人"(指記憶力強的人)的活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刻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刻記或标志

  1. 字面解釋:由“刻”(雕刻、刻記)和“識”(标記、辨識)組合而成,指通過刻劃的方式留下記號或标識。例如《周禮·考工記》中提到“必矩其陰陽”,漢代鄭玄注解為“矩,謂刻識之也”,即通過刻記來标記方位。
  2.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工具制作中,表示物理層面的标記行為。

二、引申含義:深刻的辨别能力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深刻的認識和判斷力,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例如:

三、補充說明

  1. 詞性争議:部分資料認為“刻識”僅為動詞(刻記),而另一些将其視為名詞(能力)。
  2. 權威性差異:刻記含義有較多文獻支持(如《周禮》),而辨别能力的解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刻記”釋義,現代語境下若需表達“深刻認知”,需确認上下文是否適用。

别人正在浏覽...

愛恤牓眼抱火寝薪筆材鼻疔冰碴兒筆心采芝操長揖創世主棰殺泚筆得脫頂尖,頂尖兒帝佐東拉西扯遁退珥貂飛子風憲撫導改轉贛愚行幾皎蟾家仙計獲事足盡子寬餘來處連捷貍首吏員蠪蚳龍蟠虎伏鹿藿呂渭鳴謝木官南齋泥汙潛文窮憤僧曹删革神技眎聽受福四溢松江銀泰娘袒褊天理昭彰亭子間體信投阱下石诿混閑職小謹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