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妒忌。《後漢書·皇後紀上·章德窦皇後》:“初, 宋貴人 生皇太子 慶 , 梁貴人 生 和帝 。後既無子,并疾忌之,數閒於帝,漸緻疎嫌。”《南史·劉景素傳》:“内外皆謂 景素 宜當神器,唯 廢帝 所生 陳氏 親戚疾忌之。”《隋書·刑法志》:“ 後主 性猜忍疾忌,威令不行,左右有忤意者,動至夷戮。”
(2).憎恨。《後漢書·馮绲傳》:“父 煥 , 安帝 時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惡,數緻其罪。”
“疾忌”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釋義,具體需結合語境或曆史文獻判斷:
因疾病/痛苦産生的忌諱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該詞由“疾”(病痛)和“忌”(忌諱)組合而成,指因曾經曆病痛或創傷而對相關事物産生恐懼或回避。
例句:曾遭遇車禍的人可能對駕駛産生疾忌。
妒忌與憎恨
古籍文獻(如《後漢書》《南史》)及多個詞條()顯示,“疾”可表憎惡(如“疾惡如仇”),“忌”表妒忌,二者并列時多指因嫉妒而生的怨恨。
古籍用例:《後漢書·皇後紀》中窦皇後因無子而“疾忌”其他妃嫔,即指妒忌。
辨析建議:
“疾忌”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通常形容人的心中有着強烈的怨恨、嫉妒和埋怨之情。
“疾忌”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疒”和“忄”,其中“疒”是疾病的部首,而“忄”是心的部首。按照規定筆畫計算,拆分後的“疾”有7畫,“忌”有8畫。
“疾忌”在現代漢語中出現的次數并不多,但在古代文學和文言文中經常出現。它源于《左傳》,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在《左傳》中所用的詞語。在繁體字中,“疾”和“忌”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特别是在篆書和隸書時期,“疾”字的形狀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寫法較為相似。而“忌”字在古代可能存在一些筆畫的差異,但總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滿腔坦白之心,卻為自己身上的一點失敗而疾忌無限。
2. 她對那位新晉歌手心生疾忌,内心充滿了嫉妒之情。
3. 不要因為其他人的成功而心生疾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輝時刻。
疾病、忌諱、憂郁、疑忌、爆發
嫉妒、怨恨、妒忌、忌恨
寬容、贊美、慶賀、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