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革的意思、南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革的解釋

指 清 末活動于南方的革命黨。《老殘遊記》第十一回:“南革之亂,起於戊戌,成於甲辰,至庚戌、辰戌一沖而爆發,然其興也漸進,其滅也潛消,南方之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革”是清末時期對南方革命黨人的簡稱,主要指活躍于中國南方的反清革命力量。該詞在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中常被提及,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定義
    “南革”特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南方地區活動的革命團體,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标。該詞常與“北拳”(義和團)對應,形成“南革北拳”的說法,兩者均被視為清末動蕩的重要力量。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 據《老殘遊記》第十一回記載:“南革之亂,起於戊戌(1898年),成於甲辰(1904年),至庚戌(1910年)爆發……”,說明其活動時間線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事件相關。
    • 近現代詩人聶绀弩在詠史詩句中提及“南革北拳皆禍水”,反映當時部分社會階層對其的複雜評價。
  3. 社會評價與争議
    部分文獻将“南革”描述為“禍水”,可能源于其激進的革命手段與傳統社會秩序的沖突。但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這一稱呼多出自保守派視角,實際南方的革命活動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作為特定曆史詞彙,“南革”既指代清末南方革命黨人,也承載着對當時社會變革的争議性評價。欲深入了解,可參考《老殘遊記》及清末革命史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南革》一詞是指對南方傳統文化的改革或革新。南方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所以南革也可以理解為對這一傳統文化的變革和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革》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革”,總體筆畫數為11(南:3畫,革:8畫)。

來源

《南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化改革運動——南渡(公元420年-589年)。南渡時期,北方政權先後被北魏、東魏和北周占據,使得南方成為保留傳統文化的重要地區。為了推動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南方學者發起了一系列對傳統文化的改革,這就是所謂的南革。

繁體

《南革》的繁體字為「南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南革可以寫作「南革」或「婻革」。

例句

1. 南革是中國古代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變革。

2. 南革運動為南方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組詞

1. 南風革命

2. 南音革命

3. 南派革新

近義詞

南改

反義詞

北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