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辰的意思、四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辰的解釋

(1).猶四時。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寒暑窮化,四辰交錯。”參見“ 四時 ”。

(2).指四個時辰。《新唐書·呂才傳》:“ 漢武帝 以乙酉歲七月七日平旦生,當祿空亡,於法無官,雖向驛馬,乃隔四辰,法少無官,老而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辰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維度:

一、天文曆法概念

指四時(四季)的星辰運行規律,源自古代天文觀測與曆法體系:

《禮記·月令》鄭玄注:“四辰者,日月星辰也,分主四時之氣。”古人将星辰運行與四季更替關聯,通過觀測星象劃分時節,指導農事活動。

《漢書·律曆志》 進一步闡釋:“辰者,時也……四辰定而歲序成。”此處強調星辰位置對确立時間秩序的核心作用。

二、道教星神信仰

在道教文化中演化為執掌四方天象的星君神祇:

《雲笈七籤·卷二十四》(宋·張君房輯)載:“四辰之神,鎮護四維,司察善惡。”四辰星神被賦予守護方位、監察人間的職能,常見于道教齋醮儀式與符箓體系。

明代《道藏·洞真部》 收錄的《上清靈寶大法》明确列有“四辰七政”之說,将四辰與日月五星并列為重要星神。

詞源考據

“辰”本義為農具(《說文解字》:“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後引申為日月星統稱(《左傳》:“日月之會是謂辰”),最終衍生出“四辰”這一複合概念,體現漢語詞義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邏輯。


權威參考文獻:

  1. 《禮記注疏》(漢·鄭玄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雲笈七籤》(宋·張君房輯),道藏精華本,華夏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道藏·洞真部》,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四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指四個時辰

  1. 時間範圍:通常指淩晨的四個時辰,即三更到六更(對應現代時間約淩晨3點至7點),強調時間極早或黎明前段。
  2. 使用場景:
    • 形容早起習慣,如“四辰即起”;
    • 描述工作、學習開始時間早,如“四辰開工”;
    • 比喻搶先行動,如“趕在四辰前抵達”。

二、喻指四季(較少用)

在部分古籍中,“四辰”通“四時”,代指春夏秋冬四季。例如晉代陸雲《夏府君诔》中“四辰交錯”即形容四季更疊。

文獻例證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特殊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新唐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拂士不器裁抑長畝長驅直入骣騎逴龍道誼钿鳥豆娘敦謹趺鐵腳告麻閣淺宮鬟宮奴工人階級厚臉皮鬟露謇愕翦馘家緣急疾金言讵肯款好跨坐揆課濫殺練實耄耋梅氣免绖免坐名捕妞兒蹊道汽輪機任恤儒館鄯善韶護勝算攝威擅勢世業手教首逆蕣顔死心塌地隨幫唱影體育同化作用同義語通用兩栖攻擊艦推擇刓團蓊茸侮人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