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帽頂的意思、帽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帽頂的解釋

(1).帽的頂端。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張老》:“ 張老 常過,令縫帽頂,其時無皂綫,以紅綫縫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回回石頭》:“ 大德 間,本土巨商中賣紅剌石一塊於官,重一兩三錢,估直中統鈔一十四萬定,用嵌帽頂上。自後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頂上所綴的結子或珠寶。《元史·仁宗紀一》:“為皇太子時, 淮東 宣慰使 撒都 獻玉觀音、七寳帽頂、寳帶、寳鞍,卻之,戒諭如初。” 清 代以帽子頂上不同質料和顔色的帽珠分别官員的品級。參見“ 頂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帽頂”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根據曆史文獻和不同語境,其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 字面意義
    指帽子的頂端部分。例如唐代文獻《續玄怪錄·張老》記載,帽頂在制作時需縫合固定,材質如皂線或紅線等,具有實用功能。

  2. 裝飾與象征意義
    帽子頂部常綴有結子、珠寶或其他裝飾物,尤其在元、清時期,這類裝飾成為身份象征。例如:

    • 元代官員曾以“七寶帽頂”作為貴重配飾(《元史·仁宗紀一》)。
    • 清代通過帽頂材質與顔色區分官員品級,如紅寶石頂代表一品官,藍寶石頂代表三品官。
  3. 引申含義(較少見)
    在特定語境中,“帽頂”被比喻為“最高地位或位置”,類似成語用法。例如“位居帽頂”形容某人處于權力巅峰,但這一用法權威文獻中較少提及。

注:前兩類為常見釋義,主要來源于古代服飾制度及文獻記載;第三類多見于現代引申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帽頂:一詞多義,源遠流長

帽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巾”字旁和右邊的“定”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帽頂的左邊部首是“巾”,它的五畫構成了頭巾的形狀;右邊的部首是“定”,由丁字旁和宀字屋頂構成,總共八畫。

詞語來源

帽頂這個詞在古代最初用來形容頭巾的頂部。隨着時代的變遷,帽頂的意義也逐漸擴展。今天,“帽頂”不僅僅代表着頭巾的頂部,也可以指代帽子的頂部部分。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帽頂”分别寫作“帽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的“帽頂”漢字形狀與今天的稍有不同,它由一個“巾”字旁和上方的一個“黹”字組成。

例句

1. 她戴着一頂紅色的帽頂,在陽光下顯得特别鮮豔。

2. 他把帽頂翹起來,露出了他的額頭。

相關詞彙

1. 組詞:帽子、帽檐、頂部、頂空等。

2. 近義詞:帽緣、帽沿。

3. 反義詞:帽底、帽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