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密;詳盡。語出《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 顔師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書·陸贽傳》:“從狩 奉天 ,機務填總,遠近調發,奏請報下,書詔日數百, 贄 初若不經思,逮成,皆周盡事情,衍繹孰復,人人可曉。”《新唐書·韋述傳》:“ 述 入其室觀書,不知寝食, 行沖 異之,試與語前世事,孰復詳諦,如指掌然。”
“孰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發音:shú fù
核心意義:用于比較兩個事物或情況的複雜程度,表達難以判斷哪一個更複雜或困難。
使用場景:通常用于描述面對選擇時的困惑心理,例如在決策、辯論或分析複雜問題時,體現對事物難易程度的權衡。
周密、詳盡
源自《漢書·董仲舒傳》:“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顔師古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此處“孰複”指反複推敲以達到周密的結論,強調思考的全面性。
例:唐代史書《新唐書·陸贽傳》中描述陸贽處理政務時“衍繹孰復”,意為詳盡分析、反複斟酌。
深思熟慮
部分資料提到,“孰複”可引申為“精熟反複”,即通過反複思考形成成熟見解,體現審慎的态度。
建議在實際使用中根據上下文選擇合適含義,若涉及古籍或學術研究,需優先參考傳統引證解釋。
孰複(shú f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誰再次”或“誰又”。它常常用來表達再次發生或重複的意思。
孰複的部首是子(zǐ),它的總筆畫數為9。
孰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趙世家》篇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孰復」。
在古代漢字中,孰複的寫法有時也會寫成「孰複」。
1. 他們分手後,孰複再續前緣。
2. 學曆不代表一切,考試成績孰複決定一個人的能力。
孰夜:指夜間的時候。
複語:指多達兩個以上的語言組合成的語言。
夜複一夜:指夜間不斷重複,連續不斷。
再度、再次、重複
一次、初次、首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