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休等戚的意思、同休等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休等戚的解釋

見“ 同休共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休等戚

釋義

“同休等戚”是由“同休”與“等戚”組合而成的成語,意為共享歡樂,共擔憂患,強調人與人之間福禍相依、榮辱與共的緊密關系。其中,“休”指吉慶、福祿,“戚”指憂愁、患難,“等”表示同等、一樣。


詞義解析

  1. 詞源與結構

    • 休:本義為“休息”,引申為“喜慶、福祿”,如《詩經·大雅》中“休徵嘉瑞”即指吉兆。
    • 戚:本義為“斧钺”(兵器),後借指“憂傷”,如《莊子》中“戚然不樂”。
    • 等:表“等同、相同”,強調兩者無差别。

      成語通過并列結構,将“福祿”與“憂患”置于同等地位,體現共同承擔的理念。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

    同休等戚:猶言同甘共苦。休,喜悅;戚,悲哀。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013頁)

  3. 古籍用例佐證

    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志·蜀志·費祎傳》:

    “君臣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此處描述君臣一體,共享福禍,凸顯其政治倫理内涵。


文化内涵

“同休等戚”蘊含中國傳統集體主義價值觀,常見于描述以下關系:

其核心精神與“同甘共苦”(《戰國策》)、“休戚相關”(《國語》)等成語相通,均強調共同體意識。


引用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2. 《三國志·蜀志·費祎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同休等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tóng xiū děng qī,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指共同分享歡樂與憂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緻,常強調共同承擔困難。該詞與“同休共戚”同義。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三國志·蜀志·費祎傳》:“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這裡費祎勸谏君主與臣子應同心協力,共享榮辱。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


權威性說明

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均收錄此詞,釋義一緻,但實際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流芳暴謾拔幟變記號别韻碧嶂馳系吹火觸類粗猛當着不着訪獵廢放烽火樓望分剖服誦公料工作量寡拉貴際鼓節和約鴻宮紅蓮幕颉羹減虧賈鬻節中津鼓矜爽積受罐空談快意連三接四練形術論覈民産名利女權霶潤毬門曲燕入靜沙木衰節水儡宿壇縧線天江跳蚤推檢退去頽雲沱茶圍追堵截文理俱惬赮駮饷米蕭飒小性子細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