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樞筦 ”。1.猶關鍵。《宋書·傅亮傳》:“非知之難,慎之惟艱,慎也者,言行之樞管乎!”
(2).指中央政務。《新唐書·蕭瑀傳》:“帝委以樞筦,内外百務,悉關決。”《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二年》:“衆謂 沉約 宜當樞管。上以 約 輕易,不如尚書左丞 徐勉 ,乃以 勉 及右衛将軍 周捨 同參國政。” 胡三省 注:“樞管,謂管樞機也。今人猶言樞密院為樞管。” 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吾嘗貳掌樞筦,實與公共事。”
“樞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比喻關鍵或核心
“樞”指門軸,象征事物的中心或關鍵;“管”意為掌控。組合後表示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部分。例如《宋書·傅亮傳》提到“慎也者,言行之樞管乎”,強調謹慎是言行的關鍵。
指代中央政務或重要職位
古代常用來形容掌管國家核心事務的官職或機構。如《資治通鑒》記載“衆謂沈約宜當樞管”,說明樞管是類似樞密院的重要政務職位。
“樞管”既可用于抽象表達事物核心(如“言行樞管”),也可具體指古代高層政務職位或機構。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始終圍繞“關鍵性掌控”這一概念。
《樞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江河的中央主流。具體來說,指江河兩岸山脈所夾的河水主流。
《樞管》的部首是木,表意為與木有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比較複雜。
《樞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用來形容河道的主幹部分。後來,它被引申為河流的主流部分。
《樞管》的繁體字為「樞梈」,其中「樞」代表樹幹的軸心部分,「梈」代表飛機的舵控部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樞管》也不例外。其古代寫法為「樞梈」或者 「樞幹」。
1. 這條河的《樞管》一直流經這片土地,為村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2. 政府在此地修建了大壩,阻斷了河流的《樞管》。
1. 樞紐船閘
2. 管制台風
3. 水管工程
4. 木管樂器
江河的中央主流的近義詞有中流、幹流、正流等。
江河的中央主流的反義詞有支流、旁流、副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