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樞筦 ”。1.猶關鍵。《宋書·傅亮傳》:“非知之難,慎之惟艱,慎也者,言行之樞管乎!”
(2).指中央政務。《新唐書·蕭瑀傳》:“帝委以樞筦,内外百務,悉關決。”《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二年》:“衆謂 沉約 宜當樞管。上以 約 輕易,不如尚書左丞 徐勉 ,乃以 勉 及右衛将軍 周捨 同參國政。” 胡三省 注:“樞管,謂管樞機也。今人猶言樞密院為樞管。” 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吾嘗貳掌樞筦,實與公共事。”
樞管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樞”指門軸,《說文解字》釋為“戶樞”,即門扇轉動的核心軸;“管”指門闩或鑰匙,《戰國策》中“管鑰”并稱,意為控制門戶開合的關鍵部件。二者結合代指門戶的核心機關,引申為事物運作的關鍵所在。例如《漢書·司馬遷傳》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強調思想體系如門戶樞管般貫穿整體邏輯。
唐宋時期,“樞管”特指中央機要部門的職務。如《新唐書·百官志》記載,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共掌樞管,其中中書省“掌佐天子執大政”,門下省“掌出納帝命”,共稱“機要之司”。宋代沿襲此制,樞密院與中書省并稱“二府”,共理軍政要務(《宋史·職官志》)。
現代用法中,“樞管”多抽象化為“核心管理”或“關鍵控制點”。例如在管理學中,指組織決策的核心環節;工程領域則形容機械系統的中樞控制系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典籍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樞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比喻關鍵或核心
“樞”指門軸,象征事物的中心或關鍵;“管”意為掌控。組合後表示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部分。例如《宋書·傅亮傳》提到“慎也者,言行之樞管乎”,強調謹慎是言行的關鍵。
指代中央政務或重要職位
古代常用來形容掌管國家核心事務的官職或機構。如《資治通鑒》記載“衆謂沈約宜當樞管”,說明樞管是類似樞密院的重要政務職位。
“樞管”既可用于抽象表達事物核心(如“言行樞管”),也可具體指古代高層政務職位或機構。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始終圍繞“關鍵性掌控”這一概念。
愛着阿棃姨閉門羹博聞彊識纏障德操燈炷電解東閣鬥笑兒楯柱兒男反脣相譏飛籤鳳戢撫拍孤刹昏翳渾質急難靖節糾帥拒卻枯渴括揭樂極則憂夢渚門禁森嚴名從主人明眼人谟言鳥窮疲憊不堪頻煩青絡頃息曲席饒免認領瑞鶴仙鋭往沙路閃石燒汞神峯誓死不二瘦小睡相疏利順便庶位天覆地載題筆通厲投視鰕駭銜命細火熙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