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枢筦 ”。1.犹关键。《宋书·傅亮传》:“非知之难,慎之惟艰,慎也者,言行之枢管乎!”
(2).指中央政务。《新唐书·萧瑀传》:“帝委以枢筦,内外百务,悉关决。”《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众谓 沉约 宜当枢管。上以 约 轻易,不如尚书左丞 徐勉 ,乃以 勉 及右卫将军 周捨 同参国政。” 胡三省 注:“枢管,谓管枢机也。今人犹言枢密院为枢管。” 明 高启 《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吾尝贰掌枢筦,实与公共事。”
“枢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比喻关键或核心
“枢”指门轴,象征事物的中心或关键;“管”意为掌控。组合后表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部分。例如《宋书·傅亮传》提到“慎也者,言行之枢管乎”,强调谨慎是言行的关键。
指代中央政务或重要职位
古代常用来形容掌管国家核心事务的官职或机构。如《资治通鉴》记载“众谓沈约宜当枢管”,说明枢管是类似枢密院的重要政务职位。
“枢管”既可用于抽象表达事物核心(如“言行枢管”),也可具体指古代高层政务职位或机构。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但核心始终围绕“关键性掌控”这一概念。
《枢管》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江河的中央主流。具体来说,指江河两岸山脉所夹的河水主流。
《枢管》的部首是木,表意为与木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为十一画,比较复杂。
《枢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用来形容河道的主干部分。后来,它被引申为河流的主流部分。
《枢管》的繁体字为「樞梈」,其中「樞」代表树干的轴心部分,「梈」代表飞机的舵控部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枢管》也不例外。其古代写法为「樞梈」或者 「樞幹」。
1. 这条河的《枢管》一直流经这片土地,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 政府在此地修建了大坝,阻断了河流的《枢管》。
1. 枢纽船闸
2. 管制台风
3. 水管工程
4. 木管乐器
江河的中央主流的近义词有中流、干流、正流等。
江河的中央主流的反义词有支流、旁流、副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