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遊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緻君 《鹧鸪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三吳”是中國古代對長江下遊江南地區一個特定地理範圍的稱謂,其具體所指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是重要的曆史地理概念。以下是基于權威辭書和研究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三吳”泛指古代中國長江下遊南岸、太湖流域及錢塘江流域一帶的富庶地區。其核心區域大緻相當于今天的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上海市一帶。這個名稱源于該地區在曆史上曾分屬或包含多個以“吳”為名的行政區劃。
曆史演變與具體所指 “三吳”的具體範圍曆代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地域範圍(現代對應) 綜合曆史記載,“三吳”的核心區域主要包括:
文化意義 “三吳”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權威參考來源:
https://www.cihai.com.cn
- 請注意,具體詞條鍊接需在該站内搜索,此處僅提供域名示例,實際引用請确保鍊接有效或僅标注來源)“三吳”是古代對長江下遊江南地區的泛稱,具體含義因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晉代
指吳郡(今蘇州)、吳興郡(今浙江湖州)、會稽郡(今浙江紹興),這是最主流的劃分依據()。
唐代
調整為吳興、吳郡(蘇州)、丹陽(今江蘇南京及周邊),涵蓋蘇南及浙北地區()。
宋代
範圍進一步變化,指蘇州、常州、湖州三地,與現代江浙部分城市對應()。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轄區,可參考《水經注》《元和郡縣志》等曆史文獻。
暗箭百幅被阪泉兵爪舶來品搏狩長鬣公遲懦垂拱而治處置刺灸打禅彈道跌幅多言繁稱繁字飛炧豐混風霆奮首佛郎機蚨缗甘雨耕畜觥責寡聞少見詭僻寒霭憨态可掬黃煞煞夾棍踐言教練機加膝墜泉節次疥癞金貂取酒穽淵拘頭扣子雷響馬角烏白漫遊生物鳴玉曳組棚閣彭屍請屬乞子上舉時花說三道四探傷通榜土英歪憊歪詩香消玉損小秋收逍遙津隰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