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吳的意思、三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吳的解釋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遊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緻君 《鹧鸪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吳”是中國古代對長江下遊江南地區一個特定地理範圍的稱謂,其具體所指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是重要的曆史地理概念。以下是基于權威辭書和研究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三吳”泛指古代中國長江下遊南岸、太湖流域及錢塘江流域一帶的富庶地區。其核心區域大緻相當于今天的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上海市一帶。這個名稱源于該地區在曆史上曾分屬或包含多個以“吳”為名的行政區劃。

  2. 曆史演變與具體所指 “三吳”的具體範圍曆代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 《水經注》說(北魏郦道元): 認為“三吳”指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吳興郡(治今浙江湖州)、會稽郡(治今浙江紹興)。這是最經典、最廣為接受的說法,尤其盛行于六朝時期。
    • 《通典》說(唐杜佑): 唐代時,隨着行政區劃調整,“三吳”常指吳郡(蘇州)、吳興郡(湖州)、丹陽郡(治今江蘇南京,或泛指潤州即今鎮江一帶)。這反映了唐代江南核心區的變化。
    • 《名義考》說(明周祈): 綜合前說,提出蘇州(吳郡)、潤州(鎮江)、湖州(吳興) 為三吳。
    • 宋代以後: 概念逐漸寬泛化,常作為蘇南、浙北、上海 這一江南核心區域的代稱,泛指其富庶繁華,而不再嚴格對應三個具體郡州。如宋代範成大《吳郡志》等文獻中,“三吳”已成為江南的文化經濟标籤。
  3. 地域範圍(現代對應) 綜合曆史記載,“三吳”的核心區域主要包括:

    • 江蘇省的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 及鎮江市、南京市 的部分地區。
    • 浙江省的湖州市、嘉興市、杭州市(北部)、紹興市(北部)。
    • 上海市大部。 簡而言之,即太湖流域 及周邊毗鄰的、經濟文化聯繫緊密的區域。
  4. 文化意義 “三吳”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經濟重心: 自六朝開發、隋唐發展至宋元明清,一直是全國最富庶的魚米之鄉、財賦重地。
    • 文化淵薮: 人文荟萃,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核心區,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 詩意象征: 在曆代文學作品中,“三吳”常作為江南水鄉、繁華富庶、風物清嘉的代名詞出現。

權威參考來源:

  1. 《辭海》(第七版) - “三吳”詞條: 提供了不同曆史時期的代表性解釋(郦道元、杜佑、司馬光等說)。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鍊接示例:https://www.cihai.com.cn - 請注意,具體詞條鍊接需在該站内搜索,此處僅提供域名示例,實際引用請确保鍊接有效或僅标注來源)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 “三吳”詞條: 詳細考辨了“三吳”地域範圍的曆史變遷。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吳郡志》(宋·範成大): 宋代重要地方志,記載了當時對“三吳”的理解和地域文化。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相關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4. 《水經注校證》(北魏·郦道元 著,陳橋驿 校證): 卷四十《漸江水》等部分提及“三吳”概念。來源: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三吳”是古代對長江下遊江南地區的泛稱,具體含義因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定義

  1. 晉代
    指吳郡(今蘇州)、吳興郡(今浙江湖州)、會稽郡(今浙江紹興),這是最主流的劃分依據()。

  2. 唐代
    調整為吳興、吳郡(蘇州)、丹陽(今江蘇南京及周邊),涵蓋蘇南及浙北地區()。

  3. 宋代
    範圍進一步變化,指蘇州、常州、湖州三地,與現代江浙部分城市對應()。

二、地理與文化意義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轄區,可參考《水經注》《元和郡縣志》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百幅被阪泉兵爪舶來品搏狩長鬣公遲懦垂拱而治處置刺灸打禅彈道跌幅多言繁稱繁字飛炧豐混風霆奮首佛郎機蚨缗甘雨耕畜觥責寡聞少見詭僻寒霭憨态可掬黃煞煞夾棍踐言教練機加膝墜泉節次疥癞金貂取酒穽淵拘頭扣子雷響馬角烏白漫遊生物鳴玉曳組棚閣彭屍請屬乞子上舉時花說三道四探傷通榜土英歪憊歪詩香消玉損小秋收逍遙津隰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