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虧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考黃道之斜正,辨天勢之昇降,而交蝕詳焉。”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二折:“從來有日月交蝕,幾曾見夫主婚、妻招婿?”
“交蝕”一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來源,有兩種解釋:
指日月虧蝕現象,即日食和月食。這一解釋在古籍中多次出現:
表示人與人(或團體)相互勾結、串通做不正當之事,由“交”(相互)和“蝕”(侵蝕)組合而成。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現代權威文獻中較少使用。
《交蝕》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為陽光或月亮被遮擋,産生陰影。在《周易》中,交蝕還指太陽和月亮相互遮擋,形成日食或月食。
根據現代漢語拆字法,交蝕的部首是蝕,總共有11畫。
《交蝕》最早出現在《周易》中,代表天象中太陽和月亮相互遮擋的現象。
《交蝕》的繁體字為「交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交蝕」的寫法見于《康熙字典》。它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
1. 面對突如其來的交蝕,大家紛紛擡頭觀看。
2. 今晚将會有一次完全的交蝕發生,大家可以前往觀賞。
1. 交彙:指兩條路線、河流等在某一地點相遇。
2. 交錯:指線條、顔色等在空間上相互交織或交叉。
3. 交通:指人和物件在某一區域内互相往來。
1. 相蝕
2. 遮蔽
3. 遮擋
1. 照耀
2. 明亮
3. 照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