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今之蔓菁菜。霜后味尤甘美,故称。《文选·曹植<七启>》:“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张铣 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於霜露之时。” 胡绍煐 笺证:“《广韵》:‘蓄,冬菜。’蓄为冬菜,故谓之霜蓄。蓄即今人家蔓菁菜,霜后味尤甘美,盖其一种。”
“霜蓄”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霜蓄(shuāng xù)指蔓菁菜,即现代所称的大头菜或芜菁。这种蔬菜在霜降后味道尤为甘美,故得名“霜蓄”。例如《文选·曹植〈七启〉》中提到的“霜蓄露葵”,张铣注解为“蓄,菜名,此物与葵宜于霜露之时”。
现代蔬菜分类中,蔓菁(Brassica rapa)属于十字花科,根部肥厚可食,常用于腌制或炖煮。其霜后甘甜的特性与古文献描述一致。
该词也隐含了古代农事与自然节气的关联,反映了农耕文化中“应时而食”的智慧。
总结来看,“霜蓄”是一个兼具植物学特征与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常用于诗文描写冬季蔬食。
《霜蓄》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秋天时露水结成霜的现象。
拆分《霜蓄》的部首是⽂(wén),分别含有10个和20个笔画。
《霜蓄》一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蓄之罍》:“时维蓄蓄,物之纷纷,骋偻其志,时维其云。”这句话表达了秋日时节积滞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霜蓄”。
《霜蓄》的繁体字为「霜蓄」。
古代汉字书写方式千差万别,但没有明确记载《霜蓄》在古代是如何书写的。不过,众多古代文献、碑刻、铭文、经书中提及《霜蓄》的时候,可能使用了不同的书写形式。
1. 秋天的清晨,微风吹过,霜蓄在草叶上,闪着晶莹的光芒。
2. 晨起打开窗户,一片霜蓄似银装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1. 霜雾:同时形容霜和雾的自然现象。
2. 蓄积:积累、储存某种物质或力量。
1. 霜华:形容霜的美丽状况。
2. 霜冻:指由于低温而冻结成霜的现象。
霜融:即霜的存在消失或融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