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征的意思、撫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征的解釋

(1).安撫和征伐。《左傳·昭公十五年》:“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陽 之地,撫征東夏。” 孔穎達 疏:“服者撫之,叛者征之。”

(2).亦作“ 撫正 ”。猶安定。《國語·楚語上》:“赫赫 楚國 ,而君臨之,撫征南海,訓及諸夏。” 韋昭 注:“撫,安也。征,正也。”《後漢書·文苑傳下·劉梁》:“赫赫 楚國 ,而君臨之,撫正南海,訓及諸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撫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安撫與征讨并行的策略實現區域治理。根據《漢語大詞典》及曆史文獻記載,該詞包含兩層内涵:

一、語義解析 "撫"指安撫、撫慰,《說文解字》釋為"安也";"征"意為武力讨伐,《爾雅》注"征,正也"。二字組合形成"以德安民,以武正亂"的治理模式,常見于古代邊疆政策。戰國策·秦策》記載"撫征夏州",即通過軍事威懾與懷柔政策并施控制夏地。

二、曆史應用 該策略在曆代王朝治理中多有實踐:

  1. 漢代對匈奴實施"戰撫交替"政策,通過和親與軍事打擊交替運用
  2. 唐代在安西都護府推行"羁縻制度",既保留當地首領權力又駐軍震懾
  3. 明代九邊防禦體系,結合互市貿易與長城駐防的複合策略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撫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釋義(主要見于現代詞典解釋):

  1. 基本含義:指用柔言辭和态度安撫、勸解他人的怒氣或不滿情緒。
  2. 使用場景:適用于調解人際沖突,如家庭、職場或學校中的勸和場景。
  3. 起源:出自《戰國策·秦策一》中的典故,強調以溫和方式化解矛盾。

二、作為曆史/政治術語的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及權威詞典):

  1. 安撫與征伐并行的策略:
    •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五年》:“撫征東夏”,孔穎達注“服者撫之,叛者征之”,體現古代統治者對順服者安撫、對叛逆者征讨的雙重手段。
  2. 安定治理的含義:
    • 在《國語·楚語上》中,“撫征南海”的“征”通“正”,韋昭注解為“撫,安也;征,正也”,即通過治理實現地區安定。
    • 後漢書亦沿用此義,如“撫正南海”指安定邊疆。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玲珑杯水車薪臂鷹才捷踩追沉疴春困大刀大徐東家兒童心理學舫人罰一勸百肥私朏壯分别門戶公教人員骨牌凳顧山錢海表戶曹尚書回拜蛟鳳燋折揭局結脈金分看管扣擊焜煌賴耶仂詞鸾诏鹿皮幾冥微潛身遠迹跒跁七寶鞭起官清閨清談饒有興趣喪棒沈昏世異時移田齊跳膿同聲土偶晚莫畏日霧騰騰鄉闾閑作小登科小老婆鞋臉邪視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