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言的意思、當言的詳細解釋
當言的解釋
該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糾彈不承密旨》:“今早有當言事,若有誤進奏,駕出不得言,即有罪,皆不可辭。”
(1).正直的話。《管子·霸形》:“ 桓公 曰:‘ 仲父 胡為然?盍不當言,寡人其有鄉乎?’” 尹知章 注:“何不陳當言,令寡人有所歸向。” 王念孫 《讀書雜志·管子五》:“當言,讜言也。讜言,直言也。 蔡邕 注《典引》曰:‘讜,直言也。’”《書·益稷》“來 禹 ,汝亦昌言” 孔 傳:“因 臯陶 謨九德,故呼 禹 使亦陳當言。” 陸德明 釋文“當,丁浪反。”
(2).指正确的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三復 曰:‘文理貴中,不貴其速。’ 德裕 以為當言。”
詞語分解
- 當的解釋 當 (⑩噹) ā 充任,擔任:充當。擔(乶 )當。當之無愧。 掌管,主持:當家。當權。當政。 正在那時候或那地方:當時。當代。當初。當今。當即(立即)。當年。當街。當院。 面對着:當面。當機立斷。首當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當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該說的話”或“應當表達的内容”。
例如:
二、發音與結構
- 拼音:dāng yán(注音:ㄉㄤ ㄧㄢˊ)
- 構詞:由“當”(應當)與“言”(說話)組合而成,強調“在特定情境下有責任或義務表達的内容”。
三、用法與語境
- 作名詞:指符合道義或職責的言論。
- 文言引申:在古籍中可表示“正直的話”或“正确的建議”,如《管子·霸形》中“當言”被釋為“陳當言”。
四、相關詞組
- 不當言:指不合時宜或錯誤的言論。
- 言所當言:強調表達應盡之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言(dān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言辭、言論、話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當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總共有5畫。
來源:當言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它的用法在唐代文學中較為常見,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論和表達。現代漢語中,當言仍然有着相似的意義和使用方式。
繁體:當言(dāng yán)是當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發音和意義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當言三個字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基本上與現代漢語相同。
例句:1. 他的當言充滿智慧和洞見。
2. 我們應該慎重選擇我們的當言,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組詞:當言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當口、當面、當事人等等。
近義詞:言語、話語、言辭。
反義詞:沉默、無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