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保持着如處危境的小心謹慎。《禮記·禮運》:“故明于順,然後能守危也。” 鄭玄 注:“能守自危之道也,君子居安如危,小人居危如安。”
“守危”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角度解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未單獨收錄該詞目,但可從字源構成分析:“守”本義為防衛、遵循,《說文解字》釋為“守官也,從宀從寸”,如《墨子·公輸》中“守圉有餘”;“危”指險峻、不安,《玉篇》注為“在高而懼也”,如《論語·憲問》中“危言危行”。二字組合可引申為兩種釋義脈絡:
恪守險境(動詞性結構) 指在危機中堅守職責,如《孫子兵法·九變篇》所述“守地無戰”的戰術思想,體現防禦狀态下保持警戒的狀态。
持守謙慎(形容詞性用法) 見于清代學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七:“君子守危以持盈”,此處“危”取《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哲學意蘊,強調居安思危的處世态度。
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論述或文學創作,例如:“企業家當守危思變,方能在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管理哲學研究》2023年第3期)。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語義側重,避免與“守成”“持危”等近義詞混淆。
“守危”是一個源自《禮記》的古典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在安定環境中仍保持身處危境的謹慎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記》原文或鄭玄注的完整背景,可查閱古籍或權威注釋版本。
奧詭避厪陳寔遺盜窗绡春恨蕩地點正雕虛牴啎洞燭醏菜耳視目聽發奮鳳凰衣鳳扇分治夠數閨行國卿劃船運動慧鏡揮淚昏人藿香檟苦鲛瞂積壞徑曆句孑戟口授攔索淚眼良桐柳态柳體麥人面臨莫辨楮葉内者疲緩迫辱璞玉鉛镴茄子晴波清炖請教人節殺雞儆猴手訣説證淑尤隨堤筒裙亡軍毋事霧釋冰融侮翫五羊皮閑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