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姑的意思、孀姑的詳細解釋
孀姑的解釋
守寡的婆母。 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事其苦節五十年之孀姑,備極色養,必恭必謹。”《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魯小姐 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條,親戚無不稱羨。”
詞語分解
- 孀的解釋 孀 ā 死了丈夫的女人:孀婦。孀居(守寡)。孤孀。遺孀。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姑的解釋 姑 ū 稱父親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婦女的通稱:姑娘(.未
網絡擴展解釋
“孀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shuāng gū
- 結構:由“孀”(寡婦)和“姑”(婆母)組成,字面意為“守寡的婆母”。
- 核心含義:指丈夫去世後寡居的婆婆,即兒媳對守寡婆婆的稱謂。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魯小姐上侍孀姑”,即描述兒媳侍奉寡居的婆婆。
延伸解釋
-
詞義辨析:
- 不同于單純指“寡婦”(如“孀婦”),“孀姑”特指家庭中與兒媳有親屬關系的守寡長輩,強調家庭角色。
- 部分資料(如)将其泛化為“喪偶婦女”,但權威來源(如漢典)及文獻用例均指向“婆母”這一特定對象,需注意區分。
-
文化背景:
- 古代家庭倫理中,兒媳需對婆母盡孝,若婆母守寡,則“孀姑”一詞體現了家庭責任和倫理關系。例如清人周亮工文中提到“事苦節五十年之孀姑”,凸顯其守節與孝道。
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文獻:常見于描述傳統家庭關系的文本,如《儒林外史》《清人文集》等。
- 現代適用性:當代使用較少,多用于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儒林外史》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孀姑》的意思
《孀姑》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丈夫去世後的******,也可以指年長的未婚女性。這個詞常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女性的境遇和情感。
部首和筆畫
《孀姑》這個詞的部首是女字旁,意味着與女性有關。它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孀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于《爾雅》這本古代字典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孀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文獻和碑銘中,我們可能會看到「孀姑」的一些變體寫法。這些變體包括「孀姑」的順序颠倒,或者一些筆畫的略微調整。
例句
1. 她成了孀姑後,變得更加深沉和自立。
2. 村裡的孀姑們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組詞
孀婦、孀母、孀嫂
近義詞
******、病婦
反義詞
丈夫、婦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