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姑的意思、孀姑的详细解释
孀姑的解释
守寡的婆母。 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事其苦节五十年之孀姑,备极色养,必恭必谨。”《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鲁小姐 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
词语分解
- 孀的解释 孀 ā 死了丈夫的女人:孀妇。孀居(守寡)。孤孀。遗孀。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 姑的解释 姑 ū 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未
网络扩展解释
“孀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 读音:shuāng gū
- 结构:由“孀”(寡妇)和“姑”(婆母)组成,字面意为“守寡的婆母”。
- 核心含义:指丈夫去世后寡居的婆婆,即儿媳对守寡婆婆的称谓。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鲁小姐上侍孀姑”,即描述儿媳侍奉寡居的婆婆。
延伸解释
-
词义辨析:
- 不同于单纯指“寡妇”(如“孀妇”),“孀姑”特指家庭中与儿媳有亲属关系的守寡长辈,强调家庭角色。
- 部分资料(如)将其泛化为“丧偶妇女”,但权威来源(如汉典)及文献用例均指向“婆母”这一特定对象,需注意区分。
-
文化背景:
- 古代家庭伦理中,儿媳需对婆母尽孝,若婆母守寡,则“孀姑”一词体现了家庭责任和伦理关系。例如清人周亮工文中提到“事苦节五十年之孀姑”,凸显其守节与孝道。
使用场景
- 文学与历史文献:常见于描述传统家庭关系的文本,如《儒林外史》《清人文集》等。
- 现代适用性:当代使用较少,多用于学术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儒林外史》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孀姑》的意思
《孀姑》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丈夫去世后的******,也可以指年长的未婚女性。这个词常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女性的境遇和情感。
部首和笔画
《孀姑》这个词的部首是女字旁,意味着与女性有关。它由12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孀姑》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于《尔雅》这本古代字典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孀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文献和碑铭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孀姑」的一些变体写法。这些变体包括「孀姑」的顺序颠倒,或者一些笔画的略微调整。
例句
1. 她成了孀姑后,变得更加深沉和自立。
2. 村里的孀姑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组词
孀妇、孀母、孀嫂
近义词
******、病妇
反义词
丈夫、妇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